孔繼紅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佳

  “稻谷儲藏時的含水量及管理條件,對稻米品質和保質期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含水量過高或者過低都不行。儲藏稻谷需要注意……”9月9日,廣漢市金魚鎮月灣村的康莊農機專合社內,四川艾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吳春在電腦上登錄四川省科技廳的“科技新村平臺”,為其他種糧戶在線答疑解惑。

  吳春今年種植了500畝優質水稻,由于優質稻的生產周期較長,預計在10月上旬開始收割。趁著空閑,他便開展水稻田間示范和種植技術交流,向更多的農戶義務普及水稻種植技術和儲藏竅門。

  “盡管今年夏天廣漢旱情嚴重,但本地農業部門想方設法保障農業用水,同時我們采用濕潤和淺水層間隙灌溉的方式,加上機械化施肥,將旱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眳谴赫f,現在他已經聯系好了大型收割機械,只待水稻成熟時便開始收割,預計優質稻產量每畝1100斤,雜交稻產量每畝1350斤。

  在廣漢市三水鎮,種植大戶王小兵一大早就去田里,今天他專門請人駕駛“玉米聯合收割機”過來采收玉米,到中午時分回家匆匆吃過午飯,就又趕去田里勞作。作為壽增蔬菜種植專合社帶頭人,王小兵已經從事農業種植銷售長達20年的時間,他致力于將土地的綜合利用發揮到極致。

  機收水稻現場。廣漢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我種植的糧食總面積有1000畝左右,其中,水稻500多畝,預計畝產650多公斤;玉米400多畝,預計畝產400公斤左右?!蓖跣”f,目前玉米已經通過農業機械收獲了近一半,待玉米收獲完,就著手水稻的收割事宜。

  面對今年的罕見旱情和疫情反復,王小兵同樣覺得壓力倍增。為了穩住農業生產,王小兵在玉米種植中采用了“播種施肥一體化”模式,在水稻種植中采取了插秧機側深施肥技術,每畝節約肥料30%。

  待水稻和玉米收割完成,王小兵計劃在11中旬才開始播種小麥的空檔,種植土豆、蘿卜、蓮花白等蔬菜,將土地的生產效益最大化。

  廣漢市現有耕地44.27萬畝,基本農田面積31.33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41.26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93.2%,基本實現農田標準化、全程機械化、作物良種化。

  廣漢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廣漢的農業生產遭遇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為穩住農業基本盤,廣漢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確保糧食生產穩面積、穩產量。把耕地質量作為“第一要素”, 堅決守住耕地面積,堅決提升耕地質量,堅決確保耕地安全,為糧食生產系上“保險帶”。把創新驅動作為“第一動力”, 著力在“選好種” “用好法” “機械化”和 “科技創新”上下功夫,為糧食生產提供科技支持。把新型農民作為“第一資源”, 讓職業農民有身份、有本事、有奔頭,為年輕人才扎根農村筑牢基礎,積極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