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于婷
近日,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組織的科研工作團隊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平武片區記錄下珍稀鳥類林沙錐的孵卵行為,填補了世界上對林沙錐科學記錄的相關空白。

據了解,林沙錐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易危物種,是喜馬拉雅山脈與橫斷山脈高山草甸生態系統的特有繁殖鳥類,全球已知的繁殖地僅有4處。在我國,只有四川的雅安市和綿陽市平武縣是其繁殖地。
2021年4月起,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聯合北京大學等多家單位組成的科研團隊在位于平武縣的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內,開展林沙錐繁殖密度、棲息地偏好、繁殖生物學以及遷徙規律等相關研究,并先后記錄到林沙錐活動場景。

科研人員長期進行野外調查,在沒有太多林沙錐信息的情況下,通過參考其他沙錐或者同區域分布的其他鳥類的生活習性對林沙錐進行全面研究。他們通過樣線調查、安放錄音機、衛星追蹤等措施,基本掌握了平武縣雪寶頂區域內林沙錐生存和繁衍情況。
據了解,成年林沙錐身長僅28至32厘米,有黑、白、棕三種顏色的羽毛,在叢林中其身體顏色與樹枝和土壤融為一體很難被發現,在野外觀察并記錄下林沙錐的活動場景非常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