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趙紫萱

  社區是防疫的前沿陣地和第一道防線,也是各項防控措施落實的最基本的單元。社區的治理體系、組織協調能力、管理水平,包括一些具體的防控做法,都是決定防控成效的關鍵要素。

  針對當前四川省嚴峻復雜的防疫形勢,四川省民政廳先后召開廳黨組擴大會議、社區排查專班辦公室專題會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在成都市宣布全員核酸檢測后,又專題研究細化社區關愛服務工作,并派出7個小分隊深入青羊、錦江等8個區、19個街道、28個社區進行調研摸排。

  為了守護好社區這道關鍵“防線”,四川各級民政部門從社區運轉、社區排查、社會動員、社區服務四個方面著手展開防疫工作,織密疫情防控網絡,筑牢社區防控屏障。

  社區運轉:居民自我管理 重點供保企業正常運營

  成都市通過“部門包片”“分組到社”“領導掛包”等方式下沉機關干部,1750 個社區黨組織、9.1 萬名下沉黨員干部、13.9 萬名黨員志愿者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師大社區支部書記毛永忠談到,下沉干部戴著“黨徽紅”、變身“防疫白”、成為“志愿紅”。

  有物業的小區組織物業人員嚴格查看核酸報告、健康碼、“蓉疫通”及工作證明。錦江區龍井苑小區沒有物業,由5名居民組成的自管委輪流值守進行管理。

  成都市重點保供企業48個配送中心、6000多個營業門店、300多個電商配送站點正常營業,5萬名網購配送人員參與配送,有力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居民“囤物”心態“一掃而空”。有居民調侃,“我什么都不囤,囤的是對政府的信任!”

  社區排查:找到找準、撈干撈盡

  針對當前疫情形勢,民政廳要求各級排查專班快追猛打、撈干查盡,以最快的速度阻斷社區傳播。

  壓實各方責任。壓實屬地、行業、單位和個人“四方責任”,健全“社區—綜合網格—小區—樓棟”四級網格,構建以社區駐地為基礎的疫情防控網。

  多種渠道排查。各地通過社區報備信息、線上推送信息、小區(院落)門崗、入戶走訪、居民舉報等渠道,實現了對風險人員的“一網打盡”。“8.25”疫情以來,成都市“線下”排查約8萬人。

  構建工作閉環。成都市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以市民居住地址為推送歸屬,納入對應社區進行管理排查;對存在異常狀態的人員實現系統自動鑒別,經確認后納入社區管控,確保人員信息分發、排查、管控、反饋銜接順暢、反應迅速、形成閉環。

  用活報備系統。成都市推行“社區報備碼”,鼓勵市民通過天府市民云或微信掃碼進行自主報備,實現數據匯集、智能篩查、數據流轉、人員管控、信息反饋等功能于一體,精準排查風險人員。“8.25”疫情以來,成都市主動報備共計24.16萬人。

  據統計,“8.25”疫情以來,成都市共計排查風險人員91.57萬人,其中紅碼人員12.88萬人、黃碼人員76.54萬人;排查成都外溢各市州風險人員25.52萬人。

  社會動員:五社聯動、各方協同

  在本輪疫情防控中,社區、社工、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社區慈善資源“五社”要素充分聯動,極大緩解了社區“人手少、任務重”的壓力。

  會龍社區的社區社會組織“群英薈”,動員200多名志愿者參與秩序維護、政策宣講等工作。武侯區招募的25名疫情社區排查防控社工崗人員剛完成崗前培訓就“火線上崗”。成都市錦江區社區組織發展基金會鏈接抗疫物資1100余件,協助社區招募志愿者100余名,協助核酸檢測超1.5萬人次。寬巷子社區“寬粉”志愿隊表示平時社區為我們“扎起”,關鍵時刻我們為社區“雄起”。

  據悉,成都市在全員核酸檢測期間,通過285個社工站聯動社會組織670家,動員社工8082人次、志愿者5.2萬人次,鏈接慈善資源47.4萬元,服務群眾431.1萬人次,有效助力疫情防控。

  社區服務:關心關愛、用心用情

  為進一步兜牢民生底線、做實關愛服務,民政廳要求對空巢(獨居)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精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孕產婦等群體建立臺賬、動態更新。

  據了解,成都市普遍對困難群眾情況進行了摸底,建立了臺賬,落實了措施。武侯區共摸排空巢(獨居)老人819人、孕婦1187人以及低保、特困、孤兒等困難群眾1465人,通過上門服務、電話問候、信息平臺監管等方式全覆蓋巡訪慰問。文翁社區書記說,“我們每天都要對照臺賬上的名單打電話問情況,并安排專人接聽社區居民電話”。

  四川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9月1日以來,成都市為特殊困難群眾實施臨時救助73人次、提供代購服務2406人次,開通心理服務熱線410條,緩解了居民恐慌、焦慮等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