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縣對龍頭山大斷崖封山管控(賈銀輝供圖)雷波縣對龍頭山大斷崖封山管控(賈銀輝供圖)
雷波縣對龍頭山大斷崖封山管控(賈銀輝供圖)雷波縣對龍頭山大斷崖封山管控(賈銀輝供圖)

  未了的心愿

  龍頭山的開發何時來?

  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被網民們看見的“地球的邊緣”位于四川麻咪澤省級自然保護區。

  2020年5月12日,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官方網站發布的《關于四川麻咪澤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調整的公示》顯示,保護區總面積由界圖實測的46168.62公頃(原批復38800公頃)調整為47641.01公頃,其中核心區24793.02公頃、緩沖區3143.84公頃、實驗區19704.15公頃。在這次調整中,位于拉咪鄉的“地球的邊緣”調到了實驗區以外。賈銀輝也明確,“地球的邊緣”屬于外圍保護地帶。他說,根據相關規定,保護區的外圍保護地帶可以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條件下,建設一些基礎設施,對其進行適度開發。

  對于這么優質的旅游資源,為了保護它,目前當地政府發布了禁入令。官方的通告一出,不少網友表示“保護環境,該封!”同時,也有人表示惋惜。

  《中國國家地理》風景評審師劉建表示,現在很多景區都以環保的名義關停,但很多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得當的情況下也可以對外開放。他認為,景區可以經過科學測算后控制人流量,同時制定環保條例和處罰條例,進一步保障景區環境不受破壞。

  探險家、地質學家楊勇也認為,讓這樣的絕世風光沉睡太可惜。他建議參考國家公園模式,在堅持資源的全民屬性前提下,用開放與保護、科普教育的理念,打造成大涼山現代旅游新地標。同時,根據龍頭山當前產業發展現狀,風電、礦山、旅游、農牧和保護區,做好多規合一,注重產業協調, 切實保護好大斷崖下張家界式峰叢景觀。

  擁有“地球的邊緣”這么響亮的名片,雷波縣對其開發早就躍躍欲試。

  在雷波縣人民政府官方網站里,還記錄下了6年前的一次開發嘗試的舊聞。當地媒體的報道稱,“龍頭山旅游項目”是2016年雷波縣同“常青國際”在成都西博會上簽訂的開發合作項目,該項目將投入18億元人民幣,將于2025年建設完工。不過,據當地人介紹,這個項目簽約后沒有看見過進展。

  據封面新聞記者了解,目前,雷波縣有意對這里的旅游資源進行規劃,待規劃后再進行開發。“封閉保護是第一步。”相關負責人如是說。而美姑縣也蠢蠢欲動,美姑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期待與雷波攜手,在保護的前提下,共同開發好龍頭山。

  相關鏈接

  探險家楊勇:第一個叫響“地球的邊緣”的人

  2016年,探險家、地質學家楊勇第一次抵達那里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

  “我小時侯在涼山州金陽縣城長大,父母告訴我如果籃球掉下去了,需背著干糧去撿球。”楊勇說,老人還告誡小孩子,“千萬不要去邊邊耍,不然,要被水龍王吸進去。” 小時候,他沒有想象過地球的空間格局,這樣的生長環境,加上第一次看見那連綿不絕的大斷崖,一種“地球的邊緣”的意像呼之欲出。于是,他在2018年第6期《中國國家地理》的稿件中稱它是“地球的邊緣”。

  這樣的叫法很響亮,也成為雷波樂意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