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茍春

  日前,封面新聞記者獲悉,四川省出臺《關于加強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建設的意見》。意見明確,要推動制定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條例,建設智慧大熊貓國家公園。

  據了解,意見從構建制度體系、運行管理體制、自然資源管理、監測巡護體系、基層基礎條件、引才用才活力、區域協調發展、宣傳教育交流、防災減災、協作聯動機制10個方面提出建設要求。

  加快構建制度體系。推動制定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條例,出臺保護成效評估、巡護監測、大熊貓棲息地修復、生態廊道建設等系列標準規范,形成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以下簡稱四川片區)建設的技術標準體系。

  理順運行管理體制。加快優化設置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在整合管理范圍內現有各類保護地管理機構人員編制的基礎上,統籌配置、科學核定人員編制。

  加強自然資源管理。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工作,完成自然資源統一確權變更登記,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登記結果。依法行使國家公園范圍內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職責,落實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開展生態系統、重點物種及重要生物遺傳資源調查。

  完善監測巡護體系。制定四川片區監測技術方案,充分運用高分衛星等先進技術手段,健全天空地一體化綜合監測體系。推動監測、巡護、科研和辦公數字化管理,建設智慧大熊貓國家公園,與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感知系統進行對接。

  夯實基層基礎條件。遵循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最小干預、簡約減量的綠色營建理念和方法,充分利用原有基礎設施,開展適當的保護、宣傳、解說、教育、科研、監測以及環保等基礎建設。

  激發引才用才活力。充分體現國家公園公益性,引導和鼓勵各類人才下沉基層一線,加大政策和經費保障力度,穩步提高保護站工作人員待遇。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永續發展。對劃入四川片區的集體所有土地及其附屬資源,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探索通過租賃、置換、贖買、合作等方式維護產權人權益,實現多元化保護。

  深化宣傳教育交流。積極推廣生態體驗和自然教育,持續開展國際國內合作交流。系統梳理大熊貓文化資源,打造大熊貓超級IP。結合具有四川特色的重大活動,深度挖掘大熊貓文化及其衍生的精神內核,推進新時代大熊貓文化表述,講好國家公園故事。

  持續做好防災減災。各級人民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要指導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建立森林草原防火、自然災害防治、疫源疫病防控和有害生物監測防治體系,開展外來入侵物種調查,建立外來物種監管和野生動物健康評估機制,加快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

  健全協作聯動機制。探索建立健全四川片區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機制和案件依法移送制度。加強證據材料移交和接收銜接、線索移送和案件處理信息通報等工作,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