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決方案
施工方稱泥漿運輸出了問題,承諾7月10日前完成河道清淤
據了解,該路段施工由項目建設單位中建十八局四工區負責。帶著周邊居民的擔憂,記者走訪了該工區工區長張兵。
“按照正規的施工作業流程,我們所有的泥漿要集中存放,然后轉運到統一的處理廠填埋,但當前我們在渣土運輸環節存在管理和調度問題,影響了泥漿運輸,目前正在想辦法解決。”張兵解釋說。
他還告訴記者:進行打樁施工時,一根樁會產生400多方的泥漿,該地段有24根樁在同步施工,確實淤泥產生量極大。5月27日,他們安排了挖掘機進行河道清淤,但由于泥漿池滿、下雨沖刷等原因,還是存在泥漿下河的問題。

“7月10號之前,我們將對河道完成清淤,盡量杜絕河道漲水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張兵表示,沿河的12根打樁施工已經到收尾階段,淤泥量會大大減少。河道清理出來的淤泥會專門在施工紅線以內挖坑填埋,后續施工產生的泥漿也會按照這種方式進行處理,杜絕人為排放下河的情況發生。
汛期保障
交通運輸局現場督促整改鎮村聯動動態監測汛情
記者聯系到德陽市交通運輸局建管科科長涂松濤,對方表示,根據目前了解到的有關信息,交通運輸局已安排工作人員到現場督促整改。當前正值汛期,相關部門將持續監督施工方對泥漿池進行清理和防護,避免因下雨等天氣原因出現泥漿外漏淤塞河道的情況。
“我們也會做好汛期的保障工作。”劉恒波介紹,因為地處深丘地帶,集鳳鎮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鎮村聯動監督體系來應對汛期——由村級干部擔任災害點監測員,鎮干部擔任提醒員,鎮黨委鎮政府班子成員分別擔任各災害點督導員,保證每一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水庫、山洪災害點達到“三有”預警標準,實時動態監測,隨時掌握一手情況,時刻精準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