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模式標本只有果實,“花未見”,限制了后續的研究可能。“這種情況是比較罕見的,值得我們去尋找、去厘清。”胡君把這件事記在心里,針對“瓦山”這一地名多次向人打聽,可惜沒有太多收獲。

  轉機出現在2021年5月,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的一支科考隊伍在貢嘎山進行植物調查時,給胡君傳來了一張衛矛科植物照片。“葉子邊緣有尖刺,葉柄貼近枝條呈抱莖狀態。”胡君很激動——這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正在尋找的尖齒衛矛。

  要想在前人基礎上有所突破,還要靜待尖齒衛矛的花期。胡君根據之前的文獻記錄和同行拍攝照片上顯現的小花苞,推測出其花期應該在八月份前后。

  2021年8月,胡君帶隊進行科考任務時,專程前往同事留下的GPS定位點——貢嘎山東南坡、四川九龍縣的一條峽谷中尋找。在徒步了近兩小時后,他遠遠地看到了崖上一叢暗綠色的植物,“外觀色彩、生境條件和植株高矮好像和記錄上的差不多。”

  爬上去后,胡君激動起來——這正是他苦苦尋覓的尖齒衛矛,正如他預計的那樣,尖齒衛矛的植株部分花朵正在開放。

尖齒衛矛及發現地照片尖齒衛矛及發現地照片

  在植物學家視野中消失百余年后,尖齒衛矛終于重見天日。

  厘清屬別、評估瀕危程度

  尖齒衛矛有希望通過引種、栽培進行保護

  此前,基于對尖齒衛矛形態特征特別是果實形態的觀察,在編寫《中國植物志》時,研究人員將尖齒衛矛從衛矛屬轉移到溝瓣屬,擬名為冬青溝瓣。“根據威爾遜的模式標本,其葉片堅硬,具尖刺,果實常是4瓣,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比較符合溝瓣屬的定義。”胡君解釋。

  此次發現顛覆了這一認知。尖齒衛矛的花明顯為5基數,有5個萼片,5個花瓣,5個雄蕊,在發育良好的子房中分為5室。胡君和同事認為,以上這些形態特征都與溝瓣屬4基數的特征不符,而應將其歸屬于衛矛屬類型。

  為了測試利用花特征推斷出的分類地位是否與分子數據相符,他們還通過對尖齒衛矛以及形態上與其相近的刺葉溝瓣的樣本進行分子實驗,結合已發表研究的數據進行了系統發育分析。

  分子系統樹顯示,尖齒衛矛與置于溝瓣屬的四個種可以得到一個支持率較高的分支,嵌套在衛矛屬中,這肯定了尖齒衛矛的系統位置應放置于衛矛屬,而且進一步證明溝瓣屬的物種可能應合并到衛矛屬中。

  此外,由于尖齒衛矛是四川特有種,在本次發現之前無任何野生種群信息,在最近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中被評為極度瀕危物種(CR)。研究人員根據新考察到的尖齒衛矛活體種群數量和生境條件,考慮到種群量非常少和分布區受到自然災害的威脅,根據最新的分類和標準,仍將尖齒衛矛評估為極度瀕危物種(CR)。

  “既然發現了尖齒衛矛的野生種群,就有希望通過引種、栽培,來更好地保護它,讓它不再‘消失’。”胡君說。這也意味著,未來,尖齒衛矛可能會被更多人所看到、所熟知。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