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因使用電鋸被割傷肘部的鄧先生出院了。近20天前,在西藏昌都務工的他不幸被電鋸誤傷,飛速的電鋸將其手臂的重要肌肉、血管、神經都割傷了。在當地醫院接受簡單處理后,醫生建議轉院。于是,坐著120救護車,行駛1100多公里,鄧先生被緊急送到成都。

  最終,他在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春熙醫院接受了6個多小時的手術,保住了左手。雖然已出院,但在未來的6至8個月里,他還需要配合后續治療,損傷的神經才可能完全恢復。

  想起被鋸傷的那一刻,鄧先生依舊后怕不已,“差點以為手保不住了。”

↑男子左手肘被電鋸鋸傷↑男子左手肘被電鋸鋸傷

  千里就醫

  男子左手肘被電鋸鋸“斷”

  120驅車從昌都送其赴蓉急救

  “醫生,我這個手的功能還能保住嗎?”6月9日,在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春熙醫院急診科,35歲的鄧先生左手包扎著紗布,焦急地詢問前來會診的骨科值班醫生葉西。

  看著傷者痛苦的樣子,葉西摸了摸鄧先生露在紗布外的手指,“是冰涼的。”這說明傷者手指已經沒有血運。她又讓患者動一動手指,也無法活動。她判斷,傷者的上臂血管神經已經損傷。

  果然,在打開夾板和紗布后,醫生葉西發現傷者的左肘關節切割傷已傷及血管、肌肉、肌腱、神經等。“簡單來說,就是強大的旋轉力,硬生生將傷者左肘關節劃拉開來。”她說,上肢重要的神經、血管、肌腱離斷,傷情嚴重,如果不及時救治,很容易導致截肢。

  隨即,葉醫生電話請示了骨科顏屈倫副主任醫師,在得到“手術可以做”的回答后,醫院立即給鄧先生開通手術“綠色通道”。

  據鄧先生介紹,他在西藏昌都務工,6月8日下午3點左右,他拿著圓盤鋸鋸一根長2.4米的木頭。在鋸好一截木頭后,不料轉身時被電鋸誤傷。

  當時出血很多,工友立即將他送至當地醫院救治。但由于傷情過重,醫院在給予簡單清洗、包扎后,還是建議轉院治療。鄧先生說,離昌都較近的是成都,但飛成都的航班每天只有一趟,而且當時已經過了起飛時間。于是,鄧先生坐著昌都市人民醫院的120救護車驅車趕往四川成都。

  一行人到了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學華西春熙醫院,已是第二天凌晨4點。此時距離鄧先生受傷已過去20多個小時,早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但現在多耽誤一分鐘,就會增加左手臂壞死的幾率。”因此,醫院急診室外科值班醫生第一時間為他辦理入院手續,快速完善術前檢查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后,將鄧先生推入了手術室。

  手術成功

  6.5小時 損傷血管被橋接

  男子已出院 需時6至8個月恢復

  6月10日凌晨,一場急診血管神經修復手術開始了。

  據顏屈倫醫生介紹,“如果只是單純的離斷,斷面整齊、干凈,只需要把血管、神經、肌腱依次吻合連接就行。但是被高速旋轉的電鋸割傷,血管受損后,長度不夠。”需要切取其他部位的自體靜脈血管,進行橋接重建。

 ↑手術中 ↑手術中

  手術中,醫生在鄧先生左側前臂頭取長約6厘米的靜脈血管備用,供血管移植。在顯微鏡下放大8倍,用無損傷的血管縫線對血管進行縫合,以恢復血管血運通暢。最終,在歷時6.5個小時后,鄧先生的左臂血管成功橋接。

  手術完成后,他被送回病房,起初冰涼的手臂逐漸有了溫度。據顏主任介紹,術后傷者的血供情況很好,“每一根手指都能做一些屈伸動作,說明肌腱恢復得不錯。”

  記者了解到,鄧先生今年35歲,作為家里唯一的壯勞力,是家里的頂梁柱,這只手意味著全家人的希望。在得到及時救治后,鄧先生也向醫院表達了感謝。

  由于鄧先生的傷口恢復良好,他已于6月27日出院。據介紹,之后他還有約6至8個月的恢復期,顏屈倫醫生說:“如果后續恢復情況持續良好,估計手腕、手指功能都將得到絕大部分恢復。(到時候,)生活自理、恢復受傷前的工作,應該沒問題。”

  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