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再定新目標——川渝兩地將分期分批啟動重慶市全域和四川省15個市“無廢城市”建設。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的指導意見》,對“十四五”期間川渝兩地“無廢城市”共建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具體有哪些重點任務?6月23日,四川、重慶兩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川渝共建“無廢城市”的“時間表”、“路線圖”進行一一解讀。

重慶中心城區11個區、四川8個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即將“出爐”
什么是 “無廢城市”?事實上,“無廢”并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新模式。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四川省固體廢物產生量快速增長,位居全國前列。”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銀昌現場公布了一組數據:據統計,四川省每年產生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約1.6億噸、農業固體廢物約2.4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約500萬噸、醫療廢物約6萬噸、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約1600萬噸,“十三五”期間建筑垃圾產生量約2.1億噸。
在李銀昌看來,近年來川渝兩地之間聯防聯控,為全面推進“無廢城市”共建創造了條件。今年4月24日,生態環境部將重慶市中心城區和四川省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樂山、宜賓、眉山等8個市列入“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川渝兩地還將分期分批啟動重慶市其余區縣(自治縣)和四川省遂寧、內江、南充、廣安、達州、雅安、資陽等7個市‘無廢城市’建設。”李銀昌透露,目前,重慶中心城區11個區、四川8個市正在抓緊編制“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包括5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和58個三級指標,在指標設置上包含了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最終處置、保障能力和群眾獲得感等方面,建設領域覆蓋了工業、農業、建筑業、生活等各方面,通過“無廢城市”建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穩步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利用處置設施短板基本補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川渝共建“無廢城市”,涵蓋這十大任務
川渝共建“無廢城市”,將有哪些新舉措?梳理《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涵蓋十大任務,以制度改革作為核心,由固體廢物入手,聚焦工業、農業、建筑業、生活四大領域發展模式問題,圍繞理順各類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體制機制,從強化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全民行動“五大體系”建設開展路徑探索。
一張負面清單管兩地,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將讓區域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李銀昌介紹,兩地將建立“無廢城市”建設成效清單,推動毗鄰地區設施共建共享和跨省市協同應急處置固體廢物等等。
強化源頭減量,川渝兩地的生產、生活也要“綠”起來。比如,工業綠色生產方面將全面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嚴格環境準入,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建設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礦山、“無廢”礦區等,推動產廢行業綠色轉型發展。農業綠色生產方面將以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農業體系為重點,實施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試點,推進畜禽糞污專業化利用處置或就近就地綜合利用,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此外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兩地也將推進外賣快遞包裝綠色轉型,重點領域塑料再減量,在重慶市中心城區、成都市中心城區等重點區域以及商品零售、電商、外賣、旅游等重點領域,探索可復制推廣的塑料減量模式,鼓勵快遞行業使用可循環快遞箱(盒)、循環中轉袋,減少二次包裝。
共建區域一體化的生活垃圾利用和處置體系、全面推廣綠色低碳建材推行全裝修交付、鼓勵年產廢量1萬噸以上企業、工業園區配套建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一系列的措施將瞄準收運處體系,提高資源利用率。
同時,川渝兩地還將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建“固體廢物虛擬產業園”,以信息發布、需求交換、線上交易、線下服務等為重點,打造智慧型固體廢物全鏈條循環利用新模式,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無廢城市”建設,探索通過資金引導、財稅優惠等方式,支持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領域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
下一步,如何打造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川渝“無廢城市”經驗?
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四川、重慶兩地生態環境部門還介紹了下一步共建“無廢城市”的具體打法。
“我們將建立健全定期調度、技術幫扶、信息通報、經驗推廣等制度,制定‘無廢城市’共建指標體系和評估細則,聯合建設專家庫和技術幫扶組,對‘無廢城市’建設開展技術幫扶和績效評估?!崩钽y昌表示,在資金保障方面,將鼓勵有條件的市(區、縣)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無廢城市”建設,綜合運用金融、稅收、價格等政策,引導和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無廢城市”建設。同時,將強化區域、部門監管協作和聯動執法,統一管控對象的界定標準和管控尺度,持續嚴厲打擊非法排放、傾倒、收集、貯存、轉移、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還計劃將“無廢城市”建設與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美麗醫院等創建行動有機融合,依托具備條件的企業和公共設施建設培訓基地,分區域、分行業、分領域開展實踐活動和教育培訓,推動公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低碳化。
“2019年,重慶市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納入國家‘11+5’個試點城市范圍。試點期間,45項指標和111條任務按期完成?!敝貞c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向霆介紹,下一步,重慶市將制定“無廢城市”建設成效評估細則、開展“無廢指數”研究等,與四川共同開展固體廢物領域減污降碳路徑研究、統籌基礎設施建設、統一環境標準體系,開展危險廢物跨省市點對點定向利用處置,分區域分領域分行業分類別形成一批具備川渝地區特點、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固體廢物治理典型模式。
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