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創新要素,優化創新生態

  立足新起點,成都邁向新征程

  聚集創新要素,優化創新生態,新征程上,成都如何發力?

  日前,《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簡稱《規劃》)正式印發,系統謀劃了成都科技創新未來五年的發展。

  《規劃》明確,到2025年,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初步建成,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前列;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樞紐。

  《規劃》首次提出創新空間布局,即立足構建“1+4+N”創新空間布局,成都將聯動打造“成德眉資創新共同體、成渝地區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范區、‘一帶一路’創新樞紐”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強化主干帶動、干支聯動、成渝互動,加快實現區域空間布局整體優化、功能體系整體完善、發展能級整體提升,構建區域聯動協作、優勢充分發揮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西部(成都)科學城▲西部(成都)科學城

  構筑科技創新中心策源承載地,《規劃》提出,圍繞重大戰略領域方向,以城市新區為重點承載,成都將高水平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高標準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高起點建設天府實驗室,高品質建設科創空間,整合全球頂尖創新資源,發揮在蓉高校院所、創新團隊重要作用,打造“從0到1”原始創新突破、“1到N”應用研究和產業發展一體貫通的全鏈條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十四五”期間,成都將聚焦重點產業建圈強鏈,突破“卡脖子”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制造標志性整機產品和關鍵零部件,力爭在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的關鍵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其中,布局面向未來產業的前沿技術,成都將在“無人區”中育新機,分層次分階段布局人工智能、先進計算及數據服務、量子互聯網、6G、腦科學等前沿技術及未來產業;攻關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技術,包括新一代信息、醫藥健康、裝備制造、先進材料、先進能源、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

  此外,成都還將從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強化區域創新協同發展等方面發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形成服務戰略大后方建設的創新策源地。

  新的時代方位,標注新的歷史坐標。在新的百年歷史坐標體系中,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成都,已向著新的趕考之路再出發,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方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書寫更加精彩的創新答卷。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