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余如波/文

  人物名片

  余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陳列保管部部長,200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進入三星堆博物館從事文物保護與修復工作,2019年被授予四川省“金熊貓”獎先進個人稱號。

  人物故事

  5月20日上午,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館內,工作人員取出一件表面附著泥土的青銅器殘件,小心翼翼地拍照存檔。“這是三星堆遺址新出土的眼形器。”三星堆博物館陳列保管部部長余健介紹,在正式開展出土文物修復工作前,要對其圖像、尺寸、重量等信息進行采集完善,以便修復后與之對比。

工作中的余健(右二)工作中的余健(右二)

  近年來,三星堆新一輪考古發掘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新發現的6個祭祀坑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其中3100多件計劃入駐正在建設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需要修復的文物數量眾多,時間緊張,對余健和他的團隊是個很大的考驗。

  例如,青銅器在被埋藏前,大都經過人為敲砸、焚燒,存在嚴重變形乃至殘缺。“對青銅器進行矯形,如果不考慮它們的受力情況,可能造成新的開裂。”余健說,為了避免對文物造成二次傷害,矯形過程可能長達一兩個月。

  因此,文物保護修復是一個長期過程。針對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展陳,余健和團隊將優先選取新出土文物中藝術、科學價值較高或相對完整的開展修復。讓他自豪的是,去年4月以來,他們已經對新出土的600多根象牙進行了清理加固保護處理,送入冷藏庫房并開展一系列監測工作,為后續科學研究爭取了大量時間。

工作中的余健工作中的余健

  2004年進入三星堆博物館以來,余健一直從事文物保護和修復工作。“有時候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很枯燥,要有耐心、有興趣、沉得住氣。”讓余健頗有成就感的是,一路走來,他見證了三星堆乃至整個四川文物保護修復事業的巨變。

  數據的對比最為直觀。余健入職之初,三星堆博物館只有一間40平方米左右的文物修復間,3位專業保護修復人員,全部設備的價值也就幾十萬元;去年,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文物保護與修復館投入使用,專業工作人員已達13人。

  價值2000多萬元的設備中,包括掃描電鏡能譜、拉曼光譜儀、X光衍射儀等,可為文物保護修復提供更多科學依據。“例如,我們可以很快判斷出一處銅銹是需要清除的有害銹,還是對青銅器起到了保護作用、應該保留的銹。”

  在余健看來,提升文物保護修復的軟硬件條件,有助于延長文物壽命,向更多人近距離展示古蜀文化遺存,提升巴蜀文化影響力。

  因此,近年來,除了文物保護與修復,余健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跟文物相關的各個專業領域,包括陳列展覽、藏品管理等。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三星堆博物館實施綜合館基本陳列提升改造工程,為了保證當年春節前重新開放,余健帶領工作人員連續5天奮戰到凌晨,每天除了吃飯幾乎一直站著,晚上也睡在辦公室。

工作中的余健(左二)工作中的余健(左二)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館,也在2021年12月向公眾開放,全面展示文物修復工作實景,讓觀眾感受文物修復過程、了解文物修復技術方法。“向觀眾展示文物的‘一生’,讓大家知道文物從出土到展柜經歷了什么。”余健說,該館開放后受到廣泛歡迎,400平方米的參觀區域,每天最多接待游客達1.5萬人。

  “能憑借專業特長獲得大家的認可,我感到非常幸運。”眼下,余健正著手抓緊修復三星堆新出土文物,力爭早日在新館向公眾展示;面對今后,他也在統籌思考陳列展覽、文物修復、宣傳教育等工作,帶動文物保護與遺址利用。

  感言

  作為一名從事文物保護與修復工作的基層黨代表,要立足本崗位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專業與技術優勢,穩步推進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把三星堆博物館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博物館,高標準推進建設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