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不是革民宿的命”

  民宿協會會長:不能壓低價格求生存,更應提高居住服務保障

  露營經濟的爆火,有著現實數據支撐。馬蜂窩平臺發布的《2022露營品質研究報告》顯示,3月以來,該平臺露營搜索熱度同比漲幅高達75%。4月清明假期期間,小紅書平臺“露營”搜索量同比大漲427%,同期,“同程旅行”平臺上,全國“露營”搜索量環比上漲98%。

▲小紅書中的露營筆記▲小紅書中的露營筆記

  “五一”假期期間,紅星新聞記者也隨機聯系了北京、深圳等地多家戶外露營基地,對方表示門票、帳篷均已售罄。深圳梧桐山一家戶外露營地的工作人員建議,當下預訂周五到周日或者假期時段的門票,盡量提前一周。

  4月初,精品民宿是一房難求,而到了4月中下旬,精品民宿就迎來退單潮。退掉的訂單去了哪里?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會長張曉軍判斷:“應該有80%都去露營了。”

  那么,民宿和露營之間究竟是一種迭代的關系,還是未來融合共生的一種關系?唐人文旅的負責人侯潔表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露營不是在革民宿的命。”另一方面,張曉軍也指出,新的供給一定會產生,民宿不可能一枝獨秀。露營是輕奢非建筑,而民宿一定要建筑,兩者沒法融合,但可互相借鑒,取長補短。

  在張曉軍看來,民宿與露營兩者各有優勢,民宿有著露營所欠缺的服務保障,露營有民宿欠缺的戶外活動。

  因此,張曉軍建議,經營者要優化自己民宿的軟裝,送客人伴手禮,不能只壓低價格,而是反向操作,提升客戶的體驗感之后,把價格在原本基礎上提升20%到30%左右。

  民宿經營難,如何“熬”出頭?

  多地民宿協會會長支招

  紅星新聞記者從4月29日召開的2022年春季民宿情況會商會上了解到,國家目前已通過諸多政策的出臺,為民宿企業提供紓困解難的政策支持和市場消費提質升級的信心支持。張曉軍表示,目前文化和旅游部也正在著手起草《關于促進旅游民宿發展的意見》,農業農村部起草的《關于支持鄉村民宿發展的意見》也已經通過部長會的討論。

  從地方上看,如大理政府也對民宿出臺了多個支持性的項目。據大理市客棧協會會長李海忠介紹,大理政府推出了線上商業的活動,拿出了1000多萬的消費券進行搶購,云南省政府也拿出兩個億刺激旅游界消費。

  但僅依靠財政補貼和政策優惠,并不是民宿經營化解難題的關鍵。張曉軍指出,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很多為文旅企業疏困解難的政策,但政策屬于普惠性的政策,專門針對民宿的幾乎沒有,“政策落到民宿企業頭上的,還不足以支撐民宿行業跨過經營‘寒冬’。”

  那么,民宿的轉型之路,出口到底在哪里?在韓永坤看來:“其實無論是轉型做寵物友好型客棧還是開茶室,最終都要落腳到資源的嫁接,轉變民宿行業的生存方式。”

  韓永坤指出,任何行業都會留下最優秀的,民宿行業最終也會優勝劣汰,但民宿的優勝劣汰,需要拼資源嫁接的能力。

  韓永坤表示,現下很多民宿已不單靠民宿賺錢,而是將民宿變成自然學堂,靠教育賺錢;或者做成荒野廚房吃玩體驗,把民宿當成配套。也有經營者先把自己鍛造成網紅,增加自己民宿的影響力,從而使經營額上升。

  另一方面,鄉村振興的發展,也為民宿轉型提供了土壤。攜程休閑農莊項目負責人曾公開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利用OTA的平臺優勢,在鄉村振興領域,盤活一些農村閑置資產,由攜程度假農莊單點帶動目的地片區整體旅游的提升。”

  對此,張曉軍分析指出,民宿從誕生之日起,就自覺不自覺地參與了鄉村的發展建設與再造。反過來說,也因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政府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鄉村,其中一部分資金以各種形式用于民宿的發展,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極大改變了民宿發展的外部營商環境,優化了設施條件,自然就讓民宿如虎添翼。

  紅星新聞記者 楊雨奇 吳陽 實習生 馬曉玉 趙美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