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樂媛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2022年4月26日是第15個“全國瘧疾日”。今年“全國瘧疾日”宣傳教育活動的主題是“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共創無瘧世界”。2020年我國實現消除瘧疾目標,2021年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認證,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疾病防控成果。
問:什么是瘧疾?
答:瘧疾俗稱 “打擺子”,是由瘧原蟲寄生于人體引起的傳染性寄生蟲病,是世界上最常見和危害最嚴重的熱帶病之一,是法定乙類傳染病。瘧疾包括間日瘧、惡性瘧、三日瘧和卵形瘧四種。
問:瘧疾有哪些癥狀?
答:典型的瘧疾發作后會先后出現寒戰、發熱、出汗退熱的周期性癥狀,多次發作后可出現貧血和脾腫大。
問:瘧疾的危害?
答:瘧疾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傳染病,全球每年因瘧疾死亡逾100萬人。惡性瘧如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規范會發展成重癥瘧疾,病人可出現昏迷、腎功能衰竭等臨床表現,嚴重時可造成病人死亡。惡性瘧的死亡率較高。
問:瘧疾是怎樣傳播的?
答:瘧疾患者和帶蟲者是瘧疾的傳染源,瘧疾的傳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叮吸患者或帶蟲者的血后,再叮咬健康人,就可能造成健康人感染瘧疾。另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也可感染瘧疾。
問:按蚊有什么特點,分布于哪些地方?
答:按蚊成蟲的特征是翅大多有斑,身體大多是灰色的,身體在停留的時候,與停留面保持一定的角度。成都市傳瘧媒介為中華按蚊,主要滋生環境為有清潔水源,流動較緩慢的稻田等,城區一般無按蚊。
問:哪些地方是瘧疾流行區?
答:全球瘧疾流行最嚴重的國家和地區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其次為巴布亞新幾內亞和南太平洋群島國家,主要流行惡性瘧。南美、東南亞主要流行間日瘧。我國均為輸入性瘧疾病例,赴非洲和東南亞務工和旅游人群是當前我國瘧疾發病的主要人群。
問:哪些人群最容易得瘧疾?
答:到有瘧疾流行的非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居住的人群最容易感染瘧疾。回國后發現感染瘧疾的病人,一同回國的人也應進行檢查。
問:得了瘧疾怎么辦?
答:如果出現瘧疾典型癥狀,或者懷疑自己得了瘧疾,應立即去醫院進行診斷。就診時應提醒醫生自己去過瘧疾流行區,有可能得了瘧疾。
問:怎樣檢查瘧疾?
答:在醫院通過采集血液,涂片檢查,檢出瘧原蟲即可確診瘧疾。
問:治療瘧疾藥物有哪些?
答: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并提取出用以治療瘧疾的青蒿素,從而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治療瘧疾常用青蒿素類藥物,另外還有氯喹、伯氨喹等。目前我國瘧疾治療藥都很高效,及時規范治療一般不會產生后遺癥。
問:治療瘧疾時應注意什么?
答:治療瘧疾患者時必須按醫囑或說明書全程、足量服藥,不能覺得治療有效就中斷服藥,治療不徹底會出現復發。重癥瘧疾應住院治療。
問:如何預防瘧疾?
答:避免按蚊叮咬是預防瘧疾最簡便有效的措施。使用驅避劑或蚊帳,野外工作穿長袖衣褲等措施避免被按蚊叮咬可預防瘧疾。
進入瘧疾流行區居住就存在感染瘧疾的可能,因此赴國外前應了解目的地是否是瘧疾流行區,赴瘧疾高度流行區居住應使用蚊帳、驅蚊劑等防護品。
問:和瘧疾病人同住會得瘧疾嗎?
答:瘧疾是一種通過按蚊傳播的寄生蟲病,按蚊叮刺患者吸血后再叮咬健康人就可能傳播瘧疾,但只要及時治療病人,使用防蚊設施,與瘧疾病人同住的健康人是不會得上瘧疾的。
(資料來源:成都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