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通工程”鄉村客運車奔跑在鄉間“金通工程”鄉村客運車奔跑在鄉間

  資源整合

  建三級物流節點,打造高效的運輸體系 

  “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是此次評定標準之一,但不少申報創建縣建是建了,卻被扣了分。”參與現場檢查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去年5月,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運管局、郵政四川分公司攜手打造“金通工程·天府交郵通”四川品牌,提出打造三級物流網絡節點,倡導在公路貨運站場、公路客運站、交通物流園區以及鄉鎮客運站等交通基礎設施點位,加載郵政快遞服務功能,引導郵政快遞企業入駐。但有的地方卻沒有做到資源整合,單獨設立了站點。“我省縣級客運中心有不少閑置的場站,快件、包裹借‘金通工程’農村客運車輛下鄉,可實現少花錢、多辦事,而單獨設站則背離了整合初衷,不利于可持續發展。”上述工作人員介紹。

  如何整合?米易縣的交郵合作模式入選了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首批獲獎案例名單,是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唯一減貧案例。該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黎杰介紹,米易將縣客運站原一樓候車廳改造為縣級快遞物流倉配中心,10個鄉鎮、73個村社均建立了物流點,形成以“金通工程”鄉村客運車輛為載體,集運輸、電商、快遞于一體的農村運輸服務和物流配送網絡。郵政的小件快遞、包裹由鄉村客運“小黃車”代為寄遞,同時,整合當地物流,將既有小型貨車改為“金通工程貨運車”,開通貨運專線,運輸水果、特色農產品等大件物品,鄉鎮、建制村覆蓋率達100%,日均運輸量達400余件,農戶年均直接增收超過1000余萬元。

  資源整合,還帶來了更多可能性。壤塘縣在農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基礎上專門開發了交郵融合小程序,可在線發件、攬件、收件,對本縣參與交郵融合的農村客運車輛、運營人員、物流網點等要素實現系統化管理,高效推動三級物流體系運行。

  交、商、郵等融合發展,資源整合下,“小黃車”既送客又帶貨,不愁沒資源,駕駛員既是運輸員也是快遞員,不愁沒活干,確保鄉村客運車輛穩定、持久地開行,形成協同、集約、高效的鄉村運輸發展體系。

  資陽市雁江區發揮規模優勢,將鄉村客運車輛車身廣告、鄉村客運招呼站(牌)廣告等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招商,用廣告收入反哺鄉村客運發展,截至目前,已反哺13萬余元,提高駕駛人員收入。

  彭濤介紹,農村客運里程長、客流量相對較少,四川明確鄉村客運是公益屬性,并構建起省、市、縣“各補一點”的鄉村客運發展政策補助體系,實行普惠兜底。但部分客流量少的“冷線”虧損嚴重,部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財政相對困難。省交通運輸廳出臺了“五項制度”,明確班線停運前須提前30日報備,同時采取延伸其他班線、“大車改小車”、預約響應服務等措施,對“冷線”實行傾斜。對于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省一級農村客運經營專項補助將予以進一步傾斜。鼓勵創建“金通工程”樣板縣,成功創建均一次性給予500萬元獎勵。

  (圖片由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運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