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彭瑀珩

  花卉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作為花卉資源大省,四川有野生花卉和傳統名花5000余種,居全國第二,花卉園藝園林應用歷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

  2022年,四川花卉產業形勢怎么看,機遇在哪里?3月16日,四川省花卉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在成都召開,與會人員就如何推進我省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探討。

  看形勢:

  花卉消費將有更大需求,政策利好讓市場“觸手可及”

  “新常態派生新機遇!”省花卉協會會長任永昌認為,今年全省花卉產業總體形勢是積極客觀的。

  從綠化目標看,國土綠化和生態治理目標明確,“十四五”期間全國森林覆蓋率要達到24.1%,我省達到41%。特別是“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提出,為花卉行業提供了機遇。

  從區域發展看,當前我省正大力推動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為花卉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

  從四川思路看,森林城市、森林小鎮、花園小鎮、花園村莊的建設,“三花并進”戰略的實施,以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將推進花卉走進千家萬戶,花卉消費必將出現更為巨大的需求。

  從政策支持看,關于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生態修復、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政策在今年密集出爐。如成都將召開202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場館和場景建設、城市金角銀邊、生態景觀建設、公園城市、花惠萬家街景提升改造等都是利好。又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特別提到“推動鄉村綠化美化”,市場空間已觸手可及。

  據省花卉協會統計,截至2020年12月,全省花卉生產面積近300萬畝,銷售額達258億元,花卉業出口為全國前列,盆花、鮮切花在國內外市場獨領風騷。

  “西昌市花卉種植面積大約2萬畝,上規模的花卉企業有30余家。去年上市的盆花有4500萬盆,年產值超8億元,40余家國際頂尖的園藝公司正與西昌花卉企業展開積極合作。”在西昌富華園林工程公司董事長黃廷貴看來,西昌花卉產業正迎來新的“春天”。

  大家同時也清醒看到,經濟基礎、政策環境、關聯產業發展趨勢等因素,都在影響著花卉產業走勢,必須認真研判,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結合自身能力,迅速做出調整。

  提建議:

  打造花卉行業品牌,收集統計行業大數據服務企業決策

  如何抓住機遇,推動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

  任永昌從品牌戰略的角度建議,打造有區域文化、產品特色的花卉行業品牌,提升四川在花卉經濟圈內的生態地位。

  例如:以成都為重點的川派盆景品牌,以溫江為重點的植物編藝和名貴花木品牌,以西昌為重點的鮮盆花、鮮切花、人參榕等觀葉植物品牌,以綿竹、小金為重點的玫瑰、月季品牌,以及三圣花鄉幸福梅林古樁蠟梅盆景、都江堰問花村的梅花蠟梅品牌等。

  “當前許多花卉生產苗木商,正在朝著園藝植物生產轉型。”四川春天花樂園投資公司董事長林瑛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四川地區將形成以西昌小盆花和成都容器苗為代表的“花卉雙子星”。此時,加快信息化建設,收集統計行業大數據,服務于生產、流通和周邊企業,成為必要和急需。

  加強花卉相關行業領域交流互動,也被與會人員頻頻提及。“我們要多舉辦一些花卉沙龍、論壇等活動,制定發布一些區域花卉產業發展報告,分析房地產等影響因素,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成都市森林風景園林工程公司總經理曾開成說。

  與會人員還建議,加強培訓,提高花卉行業人才職業技能水平。新時代的花卉人,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有人提出:“應該是詩人、畫家、藝術家、植物學家、花景師、建筑師,在紛繁的景觀工程建設中,充分發揮花卉的生態、景觀、服務等功能,形成行業不可替代的技術標準與核心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