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范芮菱 瀘州觀察 郭蕎璐
1月20日,瀘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21年瀘州市經濟運行統計新聞發布會。根據市(州)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瀘州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240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兩年平均增長6.3%。
這份經濟“答卷”怎么樣?四川在線記者從4個關鍵詞分析。
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2021年,瀘州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2406.1億元,居全省第6位;比上年增長8.5%,增速居全省第5位。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5.1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兩年平均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1185.6億元,增長8.1%,兩年平均増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955.4億元,增長9.5%,兩年平均增長7.3%。

如何評價這份成績?瀘州市統計局總統計師陳穎介紹,這是全市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的體現:“2021年,瀘州主要經濟指標較好的完成了年初的預期目標,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工業經濟貢獻突出
作為老牌工業城市,2021年,瀘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7.6%。
從主要行業看,傳統四大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7%,其中“化工”和“酒”增速最快,分別為22.0%和11.1%。五大現代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1%。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7.8%。
從重點產品看,電子信息類產品增長速度快,其中電子元件比上年增長超520%,電子計算機整機増長超138%。
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原因為何?從瀘州的產業發展布局上,可找到答案。
2017年,瀘州第一家智能終端企業落地并投產;2017年11月23日,華為四川大數據中心在瀘州上線運營;2020年6月22日,首臺“瀘州造”長城電腦下線……隨著電子信息項目接二連三落地,瀘州實現了電子信息產業“從無到有”的快速成長。
做“增量”的同時,還要抓“存量”。瀘州市委八屆十一次全會上,提出要圍繞白酒(食品)、電子信息(數字經濟)、裝備制造、現代醫藥、能源化工、紡織新材料和綠色建材7大重點工業產業,實行優勢產業生態鏈鏈長制,推進產業鏈建設,意味著瀘州的零散產業將被“串”起來,轉向鏈條化、生態化發展,為工業增長提供穩定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