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2022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21年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情況。
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初步核算四川全省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31.8微克每立方米,較三年均值下降4.5%;優良天數率89.5%,較三年均值上升0.1個百分點。
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四川省203個國考斷面中195個達標,優良率96.1%,近七成水質達到Ⅱ類,Ⅴ類、劣Ⅴ類斷面全面穩定消除;重要江河湖泊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99.3%。成都府河黃龍溪斷面、“老大難”自貢釜溪河碳研所斷面均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2021年,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印發《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的實施意見》,細化落實六大措施,一手抓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一手抓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服務保障。全省21個市(州)完成“三線一單”優化完善成果發布,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積極爭取將成都、樂山納入國家“三線一單”減污降碳協同管控試點。積極搭建投融資平臺,擬于2022年上半年舉辦四川省節能環保產業和環?;A設施招商會,已包裝招商項目101個,總金額1238億元,資金需求830億元。
四川是“生物多樣性寶庫”,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2021年,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啟動編制《四川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1—2035年)》,開展優先區域生態系統、重點生物物種及重要生物遺傳資源調查,率先優選“五縣兩山兩湖一線”(黃河流域5縣,青藏高原貢嘎山、海子山,瀘沽湖、邛海自然保護區,川藏鐵路沿線)等重要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同時,啟動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監管試點,對1208個生態破壞疑似問題開展現場核查處理。
業務能力建設方面,2021年,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累計舉辦“院士講座”“專家講座”15期,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參訓人數達2萬余人次。連續2年開展業務標兵和崗位能手競賽比武,培訓基層一線干部4000余人,舉辦“天府行動”“天府衛士”系列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提升環境應急快速響應和實戰能力。構建“1+7+3”的省級環境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提升環保裝備能力,全年投入9.8億元用于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投入1.21億元配備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常用執法設備共計7000余臺,新增執法用車312輛。(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