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出臺 多種因素推動地方性法規(guī)制定

  劍門蜀道主要指北起朝天區(qū)中子鎮(zhèn),經利州區(qū)、昭化區(qū),南至劍閣縣武連鎮(zhèn)的廣元市行政區(qū)域內的金牛古道,在廣元境內綿延100多公里。沿線有古道路、古驛(鋪)、關隘、古柏、摩崖造像及石刻、古寺(觀)及故居、古墓葬及沿線附屬設施、歷史文化街區(qū)、歷史建筑、傳統(tǒng)村落等遺存及自然遺跡。

  2012年,蜀道(金牛道廣元段)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劍門蜀道作為蜀道的核心資源正在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近年來,就劍門蜀道遺址保護,廣元市頒布《關于加強劍門蜀道遺址保護的決定》、出臺《廣元市劍門蜀道遺址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等。

  “保護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總體不系統(tǒng)、不完整,還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建設管控難以落實、保護和開發(fā)矛盾突出等問題。”廣元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俞天喜說。

  隨著廣元旅游業(yè)不斷發(fā)展,劍門蜀道沿線的城鎮(zhèn)不斷擴張,高強度、集中性的城鎮(zhèn)開發(fā)給劍門蜀道遺產資源保護帶來很大壓力,沿線一些驛、鋪遺產要素消失,金牛道的部分古驛道被現(xiàn)代道路覆蓋,古柏樹因道路建設面臨生存危機。

  另外,劍門蜀道遺址遺跡整體上橫跨一縣三區(qū),存在多頭管理、多級管理等現(xiàn)象,資源要素難以整合,整體功能難以有效發(fā)揮。

  “有必要制定廣元市劍門蜀道保護的地方性法規(guī),加大保護力度,做到保護與利用并重。”廣元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張勛圖表示,條例將提高劍門蜀道價值,對廣元市建設中國生態(tài)康養(yǎng)旅游名市和大蜀道國際旅游目的地有重要意義。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0年9月,廣元市啟動《廣元市劍門蜀道保護條例》立法工作。2021年9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廣元市劍門蜀道保護條例》的決定。

  有啥內容 “苛刻”條款全力保護古柏

  圍繞“保護范圍”“怎么保護”,條例明確了適用范圍、保護管理、傳承利用等內容。

  在古柏的保護上,記者注意到條例第八條頗有地方特色:縣(區(qū))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劍門蜀道保護行政首長負責制,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首長在離任時應當對古柏的保護情況進行工作交接。

  “以前只有劍閣縣有交接古柏的傳統(tǒng)。這是首次把‘傳統(tǒng)’以立法的形式固化下來,并拓展到有蜀道古柏的昭化、利州等地。”參與條例起草工作的廣元市林業(yè)局自然保護地工作站高級工程師何顯平介紹。

  據(jù)了解,蜀道兩旁的古柏在劍閣境內現(xiàn)存有近8000株。自明朝始,劍州州官就開始實行驛道古柏離任交接任制度,并沿襲至今。

  古柏的保護也頗為“苛刻”。第二十二條明確,古柏按照樹干外五十米劃定保護范圍,禁止在古柏保護范圍內從事除保護措施外的建設活動。

  “對于古樹名木,《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要求是按照不小于樹冠垂直投影外三米劃定保護范圍,本次確定的按照古柏樹干外五十米劃定保護范圍,比普通古樹的保護范圍擴寬了很多。”何顯平介紹,這條“苛刻”的條款在起草時經過了多次討論研究,畢竟古柏具有很強的稀缺性,“要看算大賬還是算小賬,道路壞了可以再修,古柏損毀了不可再生,保護古柏就是算生態(tài)發(fā)展的大賬。”

  此外,為了讓地方政府充分重視轄區(qū)內蜀道的保護,條例明確縣(區(qū))人民政府每兩年向市人民政府提交劍門蜀道保護情況報告。

  在條例第三章,有6條具體條款強調如何傳承利用劍門蜀道,其中將劍門蜀道宣傳周時間定為每年6月第二周。“這個時間主要依照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確定,目的是結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宣傳活動,營造保護劍門蜀道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廣元市林業(yè)局副局長李治成說。

  為了統(tǒng)一劍門蜀道界樁和保護標識,避免出現(xiàn)規(guī)格式樣雜亂、信息內容不充分、書寫不規(guī)范等問題,條例明確界樁和保護標識由市文物主管部門按有關規(guī)定統(tǒng)一規(guī)范。

  針對權屬不清的文化遺存,條例第二十一條明確了保護責任人,“權屬不明確的,由縣(區(qū))人民政府明確保護責任人,或者所在地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為保護責任人。”在俞天喜看來,以前權屬不清、職責不明等問題,在條例施行后會得以解決。(記者 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