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能成長最“香”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裁員、業務收縮、增長減速等多重利空交織,似乎宣告著那個高增長的互聯網時代不復存在。“逃離大廠”的聲音亦此起彼伏。然而,此前《中國青年報》面向全國大學生發起了一項就業調查,結果顯示,64%的大學生熱衷于互聯網行業,雖然行業歷經波折,但新一代年輕人依舊對互聯網大廠滿懷期待與向往。

  金融投資報記者了解到,較之追求現實的職場新人,目前還在象牙塔的大學生,心中選擇排名是考研=考公>進大廠>其他企業。

  成都一位大三學生告訴記者:“現在準備考研,未來的工作目前還不太清楚。就現在的我來說,將來更想要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或者進入體制內,工作更穩定。”

  “最想考公或進機關單位、國企,不過這有一定難度。就公司選擇來說,大廠給出的工資待遇仍然是最好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哪些行業日子好過呢?”成都一位大四畢業生劉暉直言不諱的說道。

  西南某高校輔導員范文表示:“這兩年,我們學院的兩個設計專業畢業生基本上去大企業工作,而中文系專業幾乎都扎堆考研和考公。很多同學在沒有對未來仔細規劃的前提下,就會從眾選擇先在大四上學期考研,考上了就讀,考不上就找工作,或參加省考或事業單位考試。由于目前疫情影響,企業尤其是私企的就業不穩定性越來越明顯,學生對企業選擇也更加謹慎。”

  應屆生江騰,剛剛拿到了騰訊天美j3工作室的offer,從事服務器開發等技術工作。在他看來,一家平臺大、技術成熟、資源多的公司對應屆生有很強的包容性,在這樣的公司里,有大把的機會去試錯、成長,有利于自身能力提升,也有助于培養正確的企業文化認知。“我擇業的想法就是能進大廠就進大廠,進不去的話就找個稍微小一點公司積累經驗,然后再想辦法進大廠。”

  對于未來,江騰認為,5-10年內應該會留在騰訊,再往后的發展就很難預知了。

  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肖國建在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屆畢業生選擇大廠無可厚非,這些企業的創新性、行業帶領性,都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就業地。但同時,大廠的高要求和高競爭,也要求學生具備更高的就業素質。若想要擠進大廠,就必須要在讀書期間提前規劃自身職業,不斷提升各自的綜合素質,成為更加優秀的學生。“

  肖國建還指出,學生最正確的擇業觀應該是正視自我,量力而行。根據自身的職業理想,能力優勢匹配到最適合自己的就業單位和方向:“擇業者應該以平等的眼光看世界,理性就業和擇業,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