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遂寧市的齊全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優質種豬繁育基地2號場,員工正在檢查豬群健康。鐘敏 攝位于遂寧市的齊全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優質種豬繁育基地2號場,員工正在檢查豬群健康。鐘敏 攝

  四川在線記者 王成棟

  “少一頭就補一頭。”10月28日,參加完全縣養殖戶座談會后,瀘州瀘縣養殖戶伍百江打定主意:自家的能繁母豬一頭不減。得到銀行“不抽貸”承諾的南充蓬安縣養殖戶鄭兆龍也決定加快自家生豬養殖場的施工進度。

  今年來,全國豬價持續下降,近期雖有提振,但仍處于低位震蕩,與此同時,豬飼料價格卻大幅增長。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改變過去側重存欄量的穩產方式,從調控能繁母豬保有量和規模養殖戶保有量來穩產。這是我省應對豬周期的戰術調整。

  穩的邏輯

  三大因素影響,必須穩住生豬生產基本盤

  統計顯示,自年初以來,四川豬價一路走低。其中,6月至9月大部分時段,豬糧比值(生豬出欄價與玉米的比值,7:1為養殖盈虧平衡點)長期維持5.5:1以下。根據市場預測,受飼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年內豬價很難恢復到盈虧平衡點。

  市場持續低迷,川豬為何要強調“穩”?

  省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分析,強調“穩”的主要因素有三:非洲豬瘟疫情隱憂尚在、考核“指揮棒”的作用、防止市場大起大落的考量。

  本輪豬周期,始于2018年非洲豬瘟傳入。對于全國養豬第一大省四川造成的影響體現得更為直接:2019年,全省生豬出欄較2018年減少兩成左右。而眼下,非洲豬瘟稍有不慎便可能卷土重來。

  再看考核壓力。年初中央下達四川實現年末存欄4000萬頭的目標任務,我省則要求全年實現生豬出欄5800萬頭。而且,相關指標完成情況與市縣領導班子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掛鉤。

  最后是市場的波動。統計顯示,年初豬肉價格一度沖上60元/公斤高位。但在4月前后跌破盈虧平衡點后,豬價始終維持在低位。根據預測,豬糧比短期內恢復到7:1的可能性仍然不高。

  “根據以往經驗,長期價格低迷勢必影響養殖戶的信心,進而影響生豬產能的穩定。如若放任不管,或將陷入‘產能減少-價格高漲-產能增加-價格暴跌’的循環。”省畜牧總站站長徐旭表示,當下必須要穩住生豬生產的基本盤,避免市場大起大落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和消費者的利益。

  穩的抓手

  能繁母豬是“總開關”,規模養殖戶是“主力軍”

  穩“基本盤”,為何要聚焦能繁母豬和規模養殖戶?

  “‘有母就有小,有小不愁大’。”省畜科院副院長何志平開門見山:能繁母豬,就是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的“總開關”。

  何志平介紹,一頭母豬從出生到其產下的第一窩仔豬能夠補欄、出欄,分別需要14個月和19個月。“只要能繁母豬的存欄量變動不大,仔豬生產就有保障,生豬市場的供應和豬肉價格就能保持相對穩定。”

  規模養殖戶,則關乎川豬的生產大盤。

  “養殖場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殖戶,貢獻了四川六成左右的出欄生豬。”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和環保等因素作用下,2019年以來的復產中,川豬原有生產格局發生逆轉——散養戶的川豬出欄量與規模養殖場的川豬出欄量由過去的6:4變成了4:6。

  “總開關”和“主力軍”如何穩?答案是總量控制和任務細化。

  綜合數據模型、多年經驗及四川各地實際,若要保證川豬維持在6000萬頭的常年出欄量,四川的年能繁母豬要保證有400萬頭,最低不得少于360萬頭。而想要穩住生豬出欄量,四川要將規模養殖場維持在一萬個左右。

  “這些是總量控制,當然還得把具體任務分解到地方。”省委農辦相關負責人透露,去年以來,我省已經連續兩年對市州、縣市區下達生豬出欄量、能繁母豬保有量和規模養殖場保有量等目標任務,并采取日常調度和年度考核等方式,確保任務落到實處。

  配套之策

  綜合運用收儲、期貨等方式“熨平”豬周期

  穩定川豬生產形勢,是持久戰,更是系統性工程。

  除對能繁母豬和規模養殖戶等生豬生產源頭的預先調控,四川還要如何出招?

  首先是政府層面堅持“抓大不放小”。進入10月,綿陽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科科長劉偉幾乎跑遍了全市各主要散養戶分布的鄉鎮,“即便有規模養殖戶托底,但散養戶仍然是生豬生產的重要力量。”

  10月28日舉行的全省農辦主任座談會要求,各地通過機制和模式創新,實現小散養殖戶與規模企業實現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確保小散養殖戶“不退場”。

  同時,我省著力推動豬肉加工和豬肉收儲。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已明確在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三個經濟區培育具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的豬肉制品精深加工集聚區,以吸納消化川豬產能。同時,此前出臺的《四川省生豬豬肉市場價格調控預案》,明確了收儲啟動的條件和收儲量級,必要時即可通過收儲穩定肉價。

  其次,市場手段要創新。10月22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為四川德康農牧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天兆豬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巨星集團有限公司等3家產融基地揭牌,正式開啟川豬的“期貨時代”。省畜牧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期貨能夠進一步提高川內生豬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市場預判和應對能力,以助力“熨平”豬周期、穩定價格。

  此外,要將非洲豬瘟疫情隱患降到最低。“措施、人員和力度都不減少。”10月28日,廣元市農業農村局正式宣布:考慮到秋冬季肉制品消費旺季到來,將強化對北向入川的生豬、豬肉及制品檢查力度。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往兩年多的實踐證實,只要措施到位,非洲豬瘟仍然可防可控,川豬穩產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就能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