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四川達州兩名學生因無法帶牛奶入校,蹲在門口喝完半箱奶的視頻在網(wǎng)上熱傳。事后校方工作人員表示,因為考慮到校外食品的安全性,所以學校禁止學生帶校外食品入校。目前,當?shù)亟逃鞴懿块T已約談該校校長,并責令學校對相關規(guī)定進行整改。(9月15日澎湃新聞)

  此情此情,堪稱現(xiàn)實版的《人在囧途》。不同的是,牛奶不能帶上飛機是常識,可是誰又能想到牛奶竟然也不能帶進學校?據(jù)網(wǎng)傳視頻顯示,兩名學生蹲在校門口馬路邊,把一箱拆開的牛奶放在地上,一盒接著一盒地喝。而他們之所以選擇如此,是因為擔心牛奶被收繳或被銷毀,所幸蹲在學校大門口一口氣喝掉了半箱,恐怕比電影里王寶強那一大桶也沒少多少。

  好在事實證明,學生喝牛奶并非網(wǎng)傳的被迫,學校沒有起初人們想得那么壞。視頻中在場的保安不是像網(wǎng)友質疑地在監(jiān)督學生喝奶,而是覺得他們喝得太多,于是勸導不要這樣喝。現(xiàn)場的學生會干部也只是過去解釋:牛奶雖然不能帶進校園,但可以寄存在保安室,等周末放假的時候再領走,或者由家長代領。聽了解釋后,當事的兩名學生也沒有繼續(xù)再喝,一場喝奶鬧劇總算結束。

  喝奶鬧劇是停下了,但此事拷問的學校管理問題并未隨之終結。正如網(wǎng)友們的那個共同追問,牛奶為啥不能帶進校園?從曝光圖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被拒的牛奶是蒙牛系列的低脂高鈣純牛奶,并不是沒有保證的“三無”產(chǎn)品,若是以食品安全為由根本站不住腳。再者,既然學校聲稱不準學生帶校外食品進校園沒有一刀切,那水果可以,牛奶就不行?如此矛盾的邏輯凸顯管理的混亂。

  該校的管理的確欠妥,可人們更在意的不是這混亂的邏輯,而是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校商勾結。據(jù)學校附近的超市老板稱,達州外國語學校是一所私立學校,校內(nèi)開設的超市、小賣部以及學生食堂,都是“有關系的人”開的,被壟斷了。學校如此賣力地強制禁止學生外帶食物,不排除是為了照顧校內(nèi)食堂、超市和小賣部生意的嫌疑。畢竟,“天價”小賣部的存在大家都心知肚明。

  只是無論怎樣,服務學生始終是學校的宗旨,學校管理不該如此差勁。學校制定相關規(guī)定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否則就是“霸王條款”。拒絕校外食品進校園,若是為了配合疫情防控要求無可厚非,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需要科學化、人性化,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不能一刀切。涉事學校應當針對學校規(guī)定存在的問題立即整改,并向學生做好解釋工作,避免再出現(xiàn)類似情況。(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