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余開勇介紹,在全面摸清花湖景區問題現狀基礎上,若爾蓋縣制定完善整改方案,以最強決心、最快速度,于2017年5月至10月組織公司,全面拆除了花湖濕地緩沖區內的木質棧道、觀景平臺、休息亭、生態廁所等旅游設施14176.49㎡,讓花湖景區徹底退出保護區緩沖區。同時,投資1.05億元實施花湖濕地保護區取土點及便道植被恢復、花湖濕地生態恢復、牧家樂遺留地植被恢復等9個生態工程。2018年,若爾蓋縣投資1.08億元,在保護區實驗區內實施若爾蓋濕地科普教育基地、花湖旅游基礎設施等項目,積極推進濕地保護與生態旅游互促并重。
通過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花湖迎來蝶變。濕地水域面積年年遞增,擴大至650公頃,892公頃湖泊周邊半沼澤和干沼澤得以恢復,區域內的黑頸鶴從原有的407只增加到1000只左右。更重要的是,作為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花湖每年為黃河的補水量達44億立方米左右,占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7.58%,成為名副其實的黃河天然蓄水池。

花湖(川觀新聞記者付真卿 攝于9月2日 )
對于若爾蓋縣草原治沙和花湖濕地保護的成效與經驗,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督察組就治沙經驗推廣、實現草蓄平衡、濕地保護可持續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建議,指出下一步還要持續強化濕地修復、治沙保水等工作,嚴守生態紅線,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科學利用,鞏固問題整改成效,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聚焦源頭、著眼長遠、久久為功,不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