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攀枝花市市場監管局網絡交易監管科,工作人員為擴大《示范文本》的知曉率,攀枝花市市場監管局和市教體局通過微信公眾號、媒體等渠道向中小學生家長發出消費提示和倡議書,并在部門門戶網站設立專門板塊,為培訓機構、消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示范文本下載服務。同時,攀枝花市市場監管局與市教體局還按照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的原則,聯合檢查了87家校外培訓機構,核查了6家校外培訓機構的微信公眾號相關信息,重點核查了各培訓機構是否存在利用格式條款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消費者法定權利等合同違法行為。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聯合檢查人員予以一一指正,并要求對方限期整改到位。
與此同時,四川省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將打擊亂象與共性通報結合起來,完善了日常監督嚴管機制和“課后”服務機制。眉山市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雷霆行動,對47家校外培訓機構開展交叉檢查,發現部分培訓機構不明碼標價、不亮照經營、不公平不合理格式條款等問題27個。執法人員當即要求限期整改,并持續跟進、復查整改情況。對13家涉嫌虛假宣傳的校外培訓機構立案調查。
針對檢查中發現部分培訓機構存在使用不公平格式條款、宣傳用語不規范、違規收費退費等共性問題后,眉山市市場監管局發布《消費警示》,通報合同違法、價格違法、不正當競爭、廣告違法等方面典型問題,解析其涉嫌違反的相關法律法規條款,提升公眾知曉度,督促培訓機構自查自糾,落實整改。

“合同示范文本條款非空白的地方你們不能自行修改,一旦修改了就不能視為示范合同文本。”德陽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教育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時,執法人員向某培訓機構講解著《示范文本》的使用方法。這次檢查中,兩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推廣落實《示范文本》進行了上門指導和培訓,旨在進一步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合同行為。目前,該市共檢查校外培訓機構307個次,結合法規宣傳培訓開展集中行政約談、行政指導校外培訓機構94家,對使用不公平不合理格式條款的培訓機構當場提出整改意見,并依法進行后續調查處理。
據了解,為強化聯動共治,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在加大對違法行為打擊和糾紛調解的同時,積極聯合教育主管部門,注重涉及合同政策法規的普及,積極營造尊重合同、遵守契約的良好氛圍,共同增進消費共識、增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競爭,助力全省校外培訓行業規范、健康、有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