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劃重點:7月份淡水魚價格環比下降1.1%。也就是說,和6月份相比,“魚擺擺”降價了!
“魚擺擺”降了多少,市民感受到了嗎?四川在線記者第一時間進行了調查。

“啥子魚都有,你要紅燒還是清蒸?”在成都市中心的凍青樹農貿市場,姜大哥漁店的老板在賣力吆喝。“鯽魚10元/斤、草魚10元/斤、花鰱10元/斤、黃辣丁10元/斤……”這莫非成了個10元店?
老板告訴四川在線記者,這段時間以來,淡水魚的價格確實在降,今年最高賣到15元/斤的鉗魚,目前已經降到10元/斤;最高賣到30元/斤的鱸魚,也降到了25元/斤。四川在線記者現場宰殺了一條鮮活鉗魚,算下來只花了19元。
在盒馬鮮生的APP上,鮮活水產價格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鮮活鱸魚25.9元/條、鮮活鯽魚9.9元/條、鮮活江團49.9元/條……“感覺確實降價了,以前買條鱸魚要30多。”在盒馬購物的市民張女士說。
四川在線記者調查發現,也有部分水產價格降幅不明顯。家住成都市高攀路的傅大爺每周給要給孫子燒魚吃。“前天才買了一條多寶魚,40元/斤,也就只稍稍降了一兩塊錢。”傅大爺說,以前最喜歡給孫子清蒸鱖魚,但今年鱖魚的價格已經上漲到68元/斤左右,至今沒有明顯下降,“不買了,換種魚吃。”
四川在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的CPI數據發現,從今年1月以來,四川水產品價格就一直呈現環比上漲趨勢,其中,淡水魚的價格漲勢尤為明顯。漲幅最大的在今年5月,同比和環比漲幅分別達到31.4%和8.9%。
今年的淡水魚價格上漲,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此前有專家分析,成都市面上可以買到的花鰱、鯽魚、鱸魚等淡水魚,其中有一部分來自湖北、江西、廣東等省份,去年由于疫情影響,湖北等產區養殖量減少,今年新魚又未到上市季節,“青黃不接”下造成淡水魚價格上漲。
而7月份“魚擺擺”的價格下降,又是因為什么呢?四川省水產局生產處處長曾開虎分析,這主要是因為豬肉價格降低帶來的轉移消費。“按理說,四川在夏季的魚價應該是處于高位的,因為天氣炎熱,外省運輸來川的魚需要加冰塊降溫等措施,增加了運輸成本。”曾開虎說,因為豬肉價格的持續下降,很多買魚的消費者轉而購買豬肉,造成水產品的需求下降,價格也就隨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