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宜居
造“候鳥”棲息地
八月里來雁門開,沱江干流的灘涂正在等待大雁歸來,張誠說,那是雁江的絕美景致。“不論是往南還是往北,大雁飛到這里都要剎一腳。”張誠告訴記者,由于灘涂多、環境好,沱江資陽段成了候鳥們遷徙途中的棲息地,“雁江”得名于此。
早年間,在此落腳的不僅有大雁。成渝古道東大路與沱江平行,在這里置南津驛,達官顯貴和販夫走卒無不駐足。
后來,這里陸續建起成渝鐵路、成渝高速,來往旅客越來越多,但留下來的卻越來越少。“原來的火車站很熱鬧,但出來打車的外地人很少。”張誠對記者說,“這些人都是行色匆匆,恨不得不在資陽停。”
在資陽市雁江區城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田江河看來,當時的雁江已經從樞紐變為通道。“吃完早飯從成都出來,到雁江還在打飽嗝,誰會剎一腳呢?”田江河說,讓旅客像候鳥一樣留下來,雁江需要一塊“灘涂”供人棲息。
2010年3月,成渝高鐵動工,在雁江城區東北方向設置資陽北站。圍繞高鐵站,雁江同步啟動建設城東新區,總體規劃將其定位為“依山傍水、宜居宜業的生態景觀江城”。

退休干部藍際憲用相機記錄下了當時的場景:一片荒蕪。從那時起,藍際憲拍了近3000張照片,寬闊的馬路、漂亮的公園和嶄新的學校、醫院、住宅在他的鏡頭里逐漸長成。“我用普通的相機,走市民所走的路線,用老百姓的視角去看、去拍。”藍際憲說,如今這個“小成都”十分宜居,“候鳥”們不請自來。
田江河告訴記者,在離高鐵站最近的商住服務片區,來自成都的業主大約占到了一半,而在商貿服務片區,成都人也是“買買買”的主力。
“這里的人居環境和配套服務都向成都看齊,但住宅價格不到成都的一半,競爭力十足。”田江河說,以高鐵站為中心,當地不斷拓展公路和軌道交通路網,讓兩地通勤越來越便捷,“軌道交通資陽線也將接入高鐵站,未來不管是走成都東門還是走成都南門,都能快速直達,跟住在成都區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