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

  爺爺聽說孫女在外面跑外賣,放不下心了。爺爺不識字,拿著一張寫有地址的紙條,一路問人,摸到了孫女在成都的住處。見了孫女,爺爺從大包小包里獻寶似的掏出各種食物,土雞蛋、玉米粑、青皮梨……都是孫女喜歡吃的。

  看著爺爺瘦弱的身板,廖佳欣的心里又感動又辛酸,“這個小老頭怎么能扛得了這么多東西”。

  廖佳欣把爺爺進城的經過發在抖音,沒想到竟然“火”了一把,上了熱門,獲得240多萬點贊。

  家里出事后,爺爺不再當裁縫,但手上的功夫還沒忘,時不時用絲線鉤個手機袋、小掛件逗孫女開心。廖佳欣把這些都發在了抖音上,不少人留言問:“怎么買?我也想要。”

  廖佳欣一開始還沒太當回事。很快疫情來了,外賣暫時送不了,她少了一份收入。那段時間,看到很多人在抖音上賣農產品,她覺得自己也可以開店。于是,廖佳欣加入了網店大軍的行列,成交的第一單是爺爺鉤的水杯套。

  上半年的生意不溫不火,冬天到了,訂單量激增,每天都有70到100單,爺爺做不過來了。媽媽、堂弟和村里的阿姨們接替了主力的位置,爺爺只被分配做些縫扣子、鉤肩帶的小活。

  爺爺最喜歡聽廖佳欣讀快遞單,讓孫女告訴他都是哪里的人下了單,那里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建筑物。爺爺說,自己沒出過四川,沒坐過飛機,想不到自己做的東西坐著飛機去了全國各地。一次,一位老師一口氣買了20多個發箍送給學生,他們第一次接這么大的單,爺爺高興得睡不著覺。“手機真神奇。”爺爺對廖佳欣說。

  今年6月,他們家的故事引起了更多網友的注意,幾天內就來了5000多訂單,所有人不得不加班加點趕工。爺爺第一次主動要求拍了一個短視頻,感謝大家的支持。做手工一年多以來,廖佳欣的抖音小店銷售額超百萬,不僅養活了一大家人,還為村里十幾位阿姨帶去了收入。

  現在,她在抖音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徹底辭了外賣員的工作,還打算報考成人教育。她依然沒有忘記自己少女時期的夢想。那時候她文科好,愛看書,最喜歡余華的《活著》。在這個充滿苦難的故事里,主人公福貴的親人接連去世,只剩一頭老牛和他相伴。他比別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但他仍然堅韌地活著。她曾經想象過自己站在講臺上,對她的學生說:“活著,就是希望。”

  上游新聞記者 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