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彧希

  新晉“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強”“世界企業500強”,一次性激勵從200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年營收每新跨過一個100億元級、1000億元級,分別一次性激勵200萬元、500萬元……

  7月16日,省經信廳、財政廳聯合印發《四川省激勵工業領域大企業大集團跨越發展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對四川入榜和跨臺階的大企業大集團進行一次性最高1000萬元的激勵,旨在加快做大做強工業領域企業(集團),發展一批“領航”企業、“頭部”企業和“鏈主”企業,推動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

  《暫行辦法》具體激勵內容有哪些?哪些企業有申請資格?出臺背景是什么?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

  具體激勵內容有哪些?

  “三類500強”“兩類跨臺階” 企業可獲獎勵,最高一次性激勵1000萬元

  《暫行辦法》明確了具體了激勵標準。

  從激勵對象而言,主要針對三類“企業500強”榜單和兩類“跨臺階” 工業領域大企業大集團。

  對首次入圍的“世界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年度榜單的工業領域大企業大集團,分別給予一次性1000萬元、500萬元和200萬元激勵。

  對每新跨過一個100億元級臺階(含100億元)的工業領域優質企業,給予一次性200萬元激勵,其中一次性跨過兩個以上(含兩個)100億元級臺階的,給予一次性300萬元激勵;對每新跨過一個1000億元級臺階(含1000億元)的,給予一次性500萬元激勵。

  “可以理解為,既獎勵企業跨越的‘步數’,也獎勵跨越的‘步幅’。”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透露,《暫行辦法》同時規定,工業領域企業(集團)同一年度同時符合跨臺階激勵和入榜激勵中任一子項的,不重復激勵,采取就高原則給予激勵。

  哪些企業有申請資格?

  激勵對象為工業領域大企業大集團,對有環境、安全問題企業實現“一票否決”

  《暫行辦法》明確,激勵對象為工業領域大企業大集團,又如何界定工業領域大企業大集團呢?

  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暫行辦法》對工業領域大企業大集團的界定要把握兩點。首先是“工業領域”,主要是指工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其次是“大企業大集團”,主要是指工業領域營業收入占全部營業收入比重不低于30%且工業領域為重要板塊的企業(集團)。

  同時,《暫行辦法》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有關加強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系列部署,將其作為前置條件,實施“一票否決”。

  據了解,《暫行辦法》要求申報企業近兩年內無重特大群體性事件、重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重大及以上環境污染事件;無欠繳社會保險費用等;未被列入“信用中國”網上公布的“失信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等。通過落實激勵政策去引導和增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榮譽感、使命感,推動企業在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出臺的特色和背景有哪些?

  激勵川企跨越發展,率先全國運用入榜與跨臺階雙激勵方式

  “此前也出臺過類似的辦法,這次最大的亮點就是跨臺階獎勵,這是之前沒有的,也是全國首個探索這種獎勵方式的省份。”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是全國第一個采取入榜激勵和跨臺階激勵相結合的省份。這既體現了企業追求規模經濟、做大企業的內在規律,更體現了企業做強品牌、提升競爭實力的內在要求,對促進大企業大集團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引領作用。

  我省為何要出臺《暫行辦法》激勵工業領域大企業大集團跨越發展?上述負責人介紹,要從兩方面來看。

  一方面,近5年來,我省緊緊圍繞制造業強省部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來看,全省大企業大集團培育工作與沿海省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企業不大、不優、不強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極大制約了我省工業高質量發展。《暫行辦法》出臺,目的是加快做大做強工業領域企業(集團),發展一批“領航”企業、“鏈主”企業和“頭部”企業,推動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近3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發展,緊盯企業培育薄弱環節,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明確提出“實施‘百億強企’‘千億跨越’大企業大集團提升行動”“對首次入圍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給予激勵”“對大企業大集團年營業收入新跨100億元臺階實施獎補”等決策部署和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