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憂

  郭武燦正裝筆挺,鞋面卻沾著泥點。在瀘縣云錦鎮,高鐵瀘州東站正在加快建設,作為該鎮的黨委書記,郭武燦的著裝在變,但工作重心未變:“高鐵修到了家門口,首先還是要把家里面收拾好,還是要多下鄉。”

  作為渝昆高鐵入川第一站,瀘州東站將把云錦鎮嵌入全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而當地正在變與不變當中搶抓機遇、應對挑戰。

  格局在變

  兩座高鐵站拉開縣域版圖大開合

  入伏以后的云錦,大雨和烈日交替,但渝昆高鐵和瀘州東站的工地一天未歇。郭武燦說,在“邊邊角角”呆了多年,云錦人都在求變。

  云錦鎮位于瀘縣東部,距離縣城約30公里,驅車輾轉需要1個小時。最近的統計數據顯示,云錦鎮的總人口約7萬人,在全縣排名第四;幅員面積106平方公里,排名第三;去年經濟總量31.2億元,排名第十——這是一個普通的川南小鎮。

  求變,不少云錦人寄望于高鐵。今年1月,瀘州東站開工,云錦鎮上的鞭炮聲響了半天。

  瀘縣副縣長甘露介紹,通過綿瀘高鐵的瀘縣站,瀘縣城區直通成都平原,未來的瀘東新城,將通過渝昆高鐵直達重慶市區,形成縣域經濟新的支撐點,推動瀘縣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甘露介紹,圍繞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省委提出發展壯大中心鎮,并啟動省級百強中心鎮培育創建工作。今年5月,瀘州公布重點培育發展中心鎮名單,云錦鎮已名列其中。

  記者從瀘縣交通運輸局了解到,當地計劃動工建設瀘東大道,把高鐵瀘縣站和瀘州東站、瀘縣城區和瀘東新城串聯起來。“這條雙向六車道的快速通道,將成為縣域經濟的發展主軸。”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年內正式動工。

  郭武燦介紹,云錦鎮黨委把今年定為“素質能力提升年”。換上正裝、提升精氣神,只是第一步。

位于云錦鎮花園村的紅高粱(黃學瑤)位于云錦鎮花園村的紅高粱(黃學瑤)

  味道不變

  靠鄉愁留住人、吸引人

  距離瀘州東站不遠處,坐落著方圓百里內的最高峰云錦山。在山頂,建于宋代的煙霞閣禪院香火旺盛、延續千年;在山腰,植于清代的百年梨園枝葉茂密、碩果累累。

  在郭武燦看來,這些不易改變的事物,往往最具吸引力。

  渝昆高鐵通車后,云錦鎮到重慶只要半個小時。“速度快,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郭武燦說,云錦一方面將受益于輻射效應,另一方面也將受制于虹吸效應,需要趨利避害,努力提升吸引力。

  “未來的云錦鎮,最吸引人的不會是另一個朝天門、另一條春熙路。”郭武燦表示,根據瀘東新城的規劃定位,結合自身的特色優勢,云錦將保持自然風光、田園風貌,建設開窗見田、推門見綠的高鐵新城,讓不變的鄉愁風味,成為吸引客流的金字招牌。

百年梨樹碩果累累(黃學瑤)百年梨樹碩果累累(黃學瑤)

  留住人、吸引人,已經成為這里的主題。按照規劃,未來5年云錦鎮將逐步成長為一座高鐵新城、頤養小鎮。

  在云錦鎮稻子村,瀘州隆慶生態農業園種植有迷迭香等中藥材。村民高乾明把承包地流轉給該園區,一邊坐收地租,一邊在園區打工,成為一名年入2萬余元的產業工人。“在家附近就能找到工作,當然更愿意留下來。”高乾明說。

  在云錦鎮花園村,1000畝紅高粱隨風搖曳,村支書張學良準備在今年繼續擴大規模,逐步將高粱種植面積擴大到4000畝。“還要在這里建個觀景臺,在那邊修一條步游道進來。”穿梭于高粱地,張學良向記者描繪了未來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