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梁廠實現智能化生產
久馬高速50公里首通段橋梁14.5公里,占比近30%,需5200余片梁,全部由“智慧梁廠”產出。
扎根雪域高原,全力打通出川通道
在四川、青海交界處,一條岔道上,一塊“前方施工、禁止通行”的牌子,阻擋了去路。牌子后面,是已經建成的花(石峽)久(治)高速;這也是久馬高速的起點,兩條高速在這里銜接,將形成直達青海的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
從川青交界處往四川方向走,沿路可見,路基、橋梁等初見雛形。“川青界至阿壩縣的50公里首通段,計劃年內基本成型。”蜀道集團藏高公司久馬高速阿壩代表處負責人吳建介紹,首通段建設主要有橋梁工程、路基工程兩部分,目前橋梁開始梁板架設,轉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路基7月底基本成型,計劃8月中旬開始路面施工。
不止首通段,久馬高速建設已經全線拉開。
在海拔3600米的查針梁子隧道,上百名建設者正在奮戰。正值雨季,一朵烏云飄過就帶來一陣急雨,在隧道外工作的工程人員身穿防風防雨的沖鋒衣,仍感受到寒意。“這里一天可以過四季。”蜀道集團藏高公司久馬高速龍日壩代表處管理人員黃海說到。因為不適應高原氣候,加上高原反應,查針梁子隧道自去年下半年開工以來,已經換了5、6拔工人。
長僅3.1公里的查針梁子隧道,有一半左右是強風化千枚巖、頁巖和板巖,這些軟巖遇水則軟,用手都能摳下來,給施工帶來極大困難。在采取有效措施后,隧道施工每天至少能掘進60厘米,“我們力爭明年底能貫通!”

生態恢復示范點位
作為四川首條高原生態文明示范高速公路,久馬高速在建設中,全力推進生態環保。

生態植物纖維護邊坡,保持水土
防污染,施工場地嚴格按照“雨污分流”,分別規劃布設了生產、生活廢水和雨水管溝,場地施工廢水必須引入沉淀池,通過板框壓濾機處理一體設備對污水進行處理,嚴禁外排。在生態修復上,科學養護草甸,根據施工進展及時回鋪,并對關閉的橫向便道、橋梁已完成下部結構的紅線范圍空地等,通過撒播草籽等方式進行生態恢復。

棄土場進行生態恢復,和周邊山坡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