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6月22日,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簡稱“科創十條”),旨在營造一流創新生態,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造,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作為省委全會的配套政策,“科創十條”是對全會決定總體部署的具體化,更具務實操作性和政策突破性。該政策由省領導牽頭,由省委組織部(省人才辦)、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等相關部門合力研究起草。
文件雖短,內容不過2000余字,但10條政策條條干貨,含金量高,涉及創新平臺建設、創新生態優化、創新人才聚集三大方面。
建設創新平臺方面,“科創十條”聚焦對四大類平臺的支持。支持重大基礎研究創新平臺加快落地建設,文件明確了省市縣三級共同投入機制。對備受關注的天府實驗室建設,文件明確省級財政對其建設、運行給予定額補助,建設投資以所在市為主,省上重點予以政策支持。
在對產業技術創新平臺的支持上,對獲批國家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的,按國家資金支持標準給予1:1配套資金。對省級產業創新中心,給予創新能力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的30%、最高2億元的資金支持。
省級中試研發平臺,是我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的“空白點”。“創新十條”中提出,支持設立跨高校院所的省級中試研發平臺。省級財政安排8億元,對中央在川和省內各類研發機構在川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給予支持,對省級中試研發平臺和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給予引導激勵。同時,鼓勵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聯合體。
在優化創新生態方面,則以問題為導向,從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入手。
針對我省基礎研究投入較低的問題,省級財政將安排5.5億元,每年支持基礎研究項目2000個以上,推動實施一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對企業從事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的,按不超過研發支出40%、最高200萬元給予后補助支持。
針對我省企業創新投入不足問題,文件明確了對相應企業給予專項資金支持和研發投入的后補助支持。還特別提出對國有企業實施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引進創新型領軍人才、建立境內外研發中心等所發生的相關費用,可視同考核利潤。
在前期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基礎上,“科創十條”也更進一步。明確支持中央在川和省屬高校、院所等科研事業單位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前非資產化管理試點,試點單位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前不納入國有資產管理。
在聚集創新人才方面,“創新十條”大力聚集高端緊缺人才、支持建設高水平創新團隊,注重激發引才用才活力。
“科創十條”中提出,“天府峨眉計劃”“天府青城計劃”分別增加50個名額,增設國防科技領域人才專項,加大對博士后的自主培養力度。“天府峨眉計劃”創新創業團隊項目申報范圍拓展至高校院所,增加10個創新團隊名額。“天府青城計劃”增設創新團隊項目,遴選支持10個創新團隊。在川單位每培養或新增全職引進一名兩院院士、國家級科技領軍人才,分別給予500萬元、200萬元獎勵。省級人才專項事業編制數增加到2000個。
為激發人才活力,文件提出支持事業編制科研人員5年內保留人事關系,參與各類創新平臺建設。探索將技術經紀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績效作為職稱(職務)評聘、崗位聘用的重要業績。允許科研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科研人員以“技術股+現金股”形式持有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