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開始,攀枝花各級各部門類似這樣尋求“破圈”謀求區域協同發展的行動已密集展開。

  4月22日,攀枝花市宣文系統“組團”相繼前往涼山州德昌縣、云南省楚雄州永仁縣等地考察,并簽署系列合作備忘錄。

  5月17日,攀枝花市東區和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簽訂政務服務結對共建“跨省通辦”合作協議框架,將有效解決兩地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多地跑”“來回跑”等問題。

  “十四五”開局之年,攀枝花市提出,以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區域、國內國際“三個圈層”融合發展,推動川西南滇西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因勢而謀破局,從跳出高山深谷開始

  攤開地圖,川西南伸向滇北的角落里,攀枝花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山高谷深、盆地交錯,城市沿著狹窄而陡峭的河谷一層層地分布在金沙江兩岸。

  “既然江里沒有金子,那么多人涌到這里做什么?”多年前,一位詩人如此叩問。“攀枝花地下有礦藏,天上有陽光,還有三線建設的精氣神。”今年78歲的攀枝花市民王東霖總結,“這里曾經一片火熱,吸引了來自全國的建設者。”但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市更新迭代落后、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逐漸顯露。

  破局,從跳出高山深谷開始。“要著力構建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區域、國內國際‘三個圈層’,重新構架攀枝花加快發展的經濟地理空間,努力整合區域人口和資源力量,做大經濟總量、擴大人口規模、提升發展能級,更好地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攀枝花市委書記張正紅表示,落實省委“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站在區域發展的角度,建設川西南滇西北區域中心城市,是攀枝花最主要、最頂層的目標。

  破局,從鎖定發展實際和發展潛力開始。從空間角度看,攀枝花地處川西南、滇西北6個市州的幾何中心,與涼山、昭通、楚雄、大理、麗江5個市州的直線距離都在200公里左右。攀枝花市發展改革委攀西辦副主任徐剛給出一組數據,2020年,該區域地區生產總值近7000億元,但發展還不充分,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換個角度,這恰是該區域的發展潛力,投資空間、市場空間和消費空間都非常廣闊。”

  從自身發展看,近年來攀枝花綜合實力和區域影響力不斷提升,積累了比較雄厚的工業基礎,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區域領先。“去年,市外住院病人占住院病人總量的40.76%,主要來自涼山、麗江、楚雄等地,區域醫療中心地位持續鞏固。”攀枝花市中心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月輝的觀察角度給出佐證。

  為此,攀枝花以全局思維重新構架攀枝花加快發展的經濟地理空間,通過市域“內圈”、區域“中圈”、國內國際“外圈”“三個圈層”建設,盤活優勢資源,做大經濟總量、擴大人口規模、提升發展能級,更好地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