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山體會出現崩滑?危害有多大? 記者就此連線了正在災害現場進行應急調查的相關專家。

專家調查分析,崩塌發生后,崩落的大量巖塊石沖擊、加載下方斜坡崩坡積土體,巨大的高位勢能轉化為動能,觸發自然斜坡發生滑動。由于地勢較陡,崩滑體沿溝道形成碎屑流體,堆積在下方的溝道及兩側,堆積長度約1000米、寬約100米,估算方量約20萬立方米。
據此,專家組初步判斷本次災害形成的主要是因為高陡的地形、破碎的巖體,加上崩塌發生時的動能沖擊、堆載,觸發了本次鐵匠灣突發高位遠程崩滑災害。
據現場調查的地質人員表示,在現場調查時仍可清晰聽到巖土體相互撞擊聲和擠壓樹木斷裂發出的斷裂聲音。專家初步調查分析認為,鐵匠灣突發高位遠程崩滑災害的陡崖巖體仍非常破碎,崩滑碎屑流堆積體穩定性差,崩塌發生后形成的凹腔不利于巖體穩定,存在再次發生突發高位崩塌的可能。因此,當前開展搜救工作危險性較大。
目前,專家們正在會商下一步排查方案,力爭早日排除險情。
圖片拍攝:王易 趙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