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調研,助力雙城經濟圈建設
去年8月,曾蓉調任民革四川省委專職副主委。從那時起,她有了更多時間來關注成渝地區的現代農業發展。
今年,曾蓉打算提交一份提案,建議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立高新技術農業示范區。“依據現行政策,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不能跨行政區域。我想,能不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框架下,四川省和重慶市聯合建立一個跨行政區域的高新技術農業示范區?”
前期調研,曾蓉把功夫做得非常扎實:先到農業廳了解情況,然后在四川省內幾個重要的農業基地調研,又先后兩次赴重慶考察,再次找農業廳、科技廳等座談。最終,曾蓉確定了自己提案的建議方向:在四川省內江市和重慶市榮昌區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高新技術農業示范區。
“內江和榮昌,兩地的高新技術農業分別走在四川省、重慶市前列。兩地地理位置相鄰,自然資源相當,而且都是以農業為主。兩家攜手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會產生更大的優勢?!痹赜X得,這既是把雙城經濟圈建設落到實處,也能更好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釋放和激發了一系列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效應。如何主動擔當、搶抓機遇,推動成渝經濟圈進一步發展,成為不少代表關注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識別事業部副總經理、運作支持部部長陳琳此次計劃提出成渝雙城經濟圈創新發展方面的建議,“綿陽地處成渝經濟圈直線偏北,推動綿陽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發展,讓綿陽科技創新建設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是我建議的重要內容?!?/p>
檢視現實,為加強科技創新支招
去年全國人代會結束后,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院長蔣小松花了大半年時間,先后到省內多地的農村調研當地農業發展的“痛點”。
蔣小松格外關注農業科技創新的問題。他注意到,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作用,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但是也就在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資金縮減了。
為此,蔣小松打算在全國人代會上提出建議:要增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預算,同時,在全國和中央公共預算表中的“農林水支出”款項中單列“農業科研”項目,并給予足額的預算保障。
說起科技創新,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也拿出了自己的提案《關于加快構建科技創新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高質量共建西部科學城的建議》。
怎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這份提案中,許強進行了認真思考。
“目前,成渝兩地都作出了西部科學城建設的規劃和部署,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硬件建設力度很大,但科技創新的‘軟環境’比‘硬環境’更加薄弱和缺乏,除了要構建產業群的“硬環境”外,更應下大力氣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軟環境”,形成有利于創新創業的良好產業生態和氛圍?!痹S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