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成都火車北站出站口方向約200米處,有一個通行了快30年歷史的下穿通道,通道長約200米,呈L型,洞內寬有近10米,雙向通行,是穿過火車北站鐵道的下穿人行地道。當初建設時,通道口兩端都有下沉式三級臺階,中間隔離帶及洞壁都修有供非機動車和滑輪行李箱通行的緩坡帶。

以前這個地下通道是供鐵路職工穿行的內部通勤道,在97年對社會開放后,極大方便了鐵道兩邊市民的工作和生活。


“五塊石立交橋改造5、6年了還沒修好,這個北站下穿通道可以說是現在最方便的。這下好了,弄個管管攔起,明天是周一,上下班不曉得會堵成啥樣。”胡先生在鐵路局上班,天天騎車都走通道:“要繞行就走遠了,要繞到豆腐堰去了,少說都有幾公里,那邊又是與荷花池連接,車流、行人本身就很大,娃娃上幼兒園、上學天天都要送。這下安逸了。”

今天是周日,每天都要送娃娃上學的陳先生專門聽說洞口非機動車道加了鐵管,就趕忙過來看看,陳先生對四川在線記者說:“洞口兩端確實經常見到騎自行車和電瓶車的,飛叉叉的往下沖,人又多,肯定容易發生事故。但像他們這樣,直接用鐵管管來攔起,更是解決不到問題。”一旁開商鋪的張姐說:“上次還建議緩坡帶上安點減速帶,或者把緩坡帶再加寬點。現在騎車的人太多了,還有就是旅客也多,大包小包的行李箱都需要拖上脫下,你把鐵管管安起也不方便呀。”


四川在線記者實地觀察,安管子攔住緩坡帶更易造成安全隱患。“昨天上午安起,絆倒的推車人都有幾個,希望有關部門能真正為老百姓的出行、安全、暢通多想想。”張姐說。地道入口,小喇叭不停的在循環播放:“注意安全!請下車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