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記者 張立峰

  2月1日,省人社廳公布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的最新進展。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省16480名建檔立卡退捕漁民中,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愿望的13149人已全部實現轉產就業。

  其中,漁業產業安置161人,企業吸納2306人,公益性崗位安置473人,務農等其他形式5013人,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5196人。前四類相對穩定就業的占比超過六成,參加養老保險16338人,占符合參保條件、應參保人數的100%。

  “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常年禁捕的過程中,妥善解決好退捕漁民的生計保障問題,做好轉崗就業創業工作,是幫扶退捕漁民真正走上岸、立住腳、謀發展的根本舉措。”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省、市、縣三級人社部門都成立了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專班,制定了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總體方案,堅持每周調度、通報各地工作進展情況,對轉產就業和參保率達到百分之百的市(州)插“小紅旗”表揚,對進度落后的地區“罰點球”督促指導。

退捕漁民轉型為工廠工人。(張立峰 攝)退捕漁民轉型為工廠工人。(張立峰 攝)

  記者了解到,各地整合市、縣、鄉、村四級就業服務機構力量,采取分片包干、走村到戶等方式,對建檔立卡退捕漁民進行逐船、逐戶、逐人摸底核實,建立定點聯系和定期回訪機制,實時、精準掌握退捕漁民就業意愿、技能水平和參保情況,形成實名制動態管理臺賬,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此外,各地還根據退捕漁民的年齡條件、技能水平、就業意向等實際情況,制定“一戶一策”“一人一策”轉產安置計劃,通過發展產業安置一批、勞務輸出轉移一批、支持創業帶動一批、公益崗位兜底一批“四個一批”舉措,做到分類施策、精準幫扶,大力開展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活動,為退捕漁民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1.4萬人次。

  下一步,省人社廳將進一步做實就業社保數據。督促指導各地通過數據比對、走村入戶、電話訪談等方式,及時摸清退捕漁民就業、社保動態情況,把數據核準做實,堅決杜絕數據造假、“數字安置”。同時,做好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和待遇發放工作,落實繳費補貼政策,引導退捕漁民按時繳費、長期繳費。此外,進一步挖掘轉產潛力,廣開就業門路,在發展水產養殖、農產品初加工、農村電商等產業上下功夫,大力開發巡江、護漁、保綠等公益性崗位,提升退捕漁民就業穩定性,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