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資源和平臺優勢,助推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
據綿陽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綿陽科技城新區的謀劃始于2020年上半年,新區申報請示于2020年10月正式提交,這對綿陽來說,無疑是一項新工作。
緊扣建設中國(綿陽)科技城的國家使命,綿陽科技城新區其實可以理解為推動科技城建設的最新舉措,與此前一系列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工作方案中提到,“依托綿陽科技城集中發展區規劃建設綿陽科技城新區”。從規劃范圍上來看,科技城新區規劃空間范圍包括綿陽市涪城區、游仙區、安州區所轄的9個鄉鎮(街道)所屬行政區域,面積396平方公里。其主體部分就是此前已經啟動并實施建設的綿陽科技城集中發展區。
事實上,綿陽啟動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建設,正是將其作為科技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抓手,承擔科技創新研發與科技成果轉化的使命。目前已有綿陽京東方項目等一系列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加快推進中。
而綿陽科技城新區的獲批,將在綿陽科技城集中發展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優勢,全面提升協同創新、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能力,積極與成都、重慶合作共建中國西部科學城,為推動四川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和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另一方面,綿陽科技城新區的獲批,也將為科技城建設注入新動力。批復中提到:按規定組建新區管理機構,推動新區與行政區融合發展。
這將進一步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優化工作舉措,加快融合發展,盡快形成新區形象。
為科技創新提供支撐,助力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
工作方案中提到:積極與成都、重慶合作共建中國西部科學城,為推動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和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此前,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以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為主要承載區,以“一城多園”模式與重慶共建中國西部科學城,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
事實上,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綿陽作為成渝地區第三大經濟體,同時也是科技創新資源富集地區,扮演著重要角色。而綿陽科技城新區的設立,將為相關探索提供重要支撐。
此前,位于綿陽的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等科技服務機構,已在重慶市開設分中心,將科技創新服務拓展到更廣范圍。
另一方面,綿陽科技城新區已具備一定的創新產業發展基礎,將發揮綿陽科技創新優勢,建立產業和創新要素優化配置、上下游有機聯動的機制,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提升價值鏈,發展壯大先進制造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而在城市建設方面,綿陽科技城新區依托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建設成果,例如草溪河治理、地下綜合管廊等,可拓展綿陽城市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支撐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助推綿陽建設I型大城市和全省經濟副中心,增強綿陽要素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全省區域協同發展,進一步有利于推動形成“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