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霸”獲刑、“肉霸”覆滅、“扒手”“號串串”少了……
掃黑除惡治亂 我省辦理一批涉民生案件
本報全媒體記者 賈知若
2020年是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收官之年。自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我省掃掉了一批讓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黑惡勢力及其背后“保護傘”,整治了一批行業領域突出亂點亂象,整頓了一批軟弱渙散基層組織。3年來,我省辦理了不少備受關注的大案要案,一些關乎民生的案件也異常引人注目——比如成都張晶“氣霸”案、眉山王開東“肉霸”案,還有一些發生在醫療領域的亂象,這些黑惡勢力滲透到大至能源、交通、建筑,小至糧油菜肉等各領域,嚴重侵害了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我省堅持“有黑掃黑、有惡除惡、有亂治亂”,通過專項斗爭助力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尋釁滋事案牽出涉黑組織成都“氣霸”獲刑19年
“其實他們行賄的數額很小,一般就是千把塊錢,積少成多,但牽涉的單位多,涉及的黨員干部人數更是高達29人,小恩小惠拉這么多人下馬,真是沒想到。”成都市紀委監委相關人士接受采訪時說。
這起關乎民生的涉黑案暴露,是因為2018年3月一起普通的尋釁滋事案——在成都高新區銀泰城,幾名運送液化氣的人員被圍毆,警方聞訊出動,迅速在24小時內抓獲了6名涉案人員,經過一年多的深入調查,壟斷成都中心城區液化氣供應的“張晶等人涉黑案”逐步浮出水面。
2016年下半年開始,張晶承包并獨立負責成都金龍燃氣有限公司的液化石油氣等經營事務。為壟斷成都市武侯區等液化石油氣供銷市場,張晶網羅社會閑散人員成立“市場維護隊”,逐漸形成了以其為組織、領導者,李曉宇等3人為骨干成員,蘇強等4人為積極參加者,卿平松等9人為一般參加者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張晶利用“市場維護隊”在當地液化石油氣行業領域內逐漸樹立威名,以暴力、威脅等方式打擊競爭對手,維持非法秩序,“以黑護商”;用非法獲取的經濟利益給組織成員發放工資福利,在社會上編織關系網,拉攏、腐蝕國家工作人員,尋求非法庇護,“以商養黑”。在此期間,張晶等人通過強迫交易、尋釁滋事、妨害公務等違法犯罪活動,不斷壯大其組織經濟實力并攫取不法利益,迅速聚斂了上千萬元的巨額財富,并稱霸一方,致使當地液化氣經營戶被迫加盟或退出當地液化石油氣市場。
成都市中級法院依法對該案各被告人定罪量刑,主犯張晶被判處有期徒刑19年,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李曉宇、劉小軍等另外17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13年至1年3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罰金等。對扣押、查封、凍結的張晶等人上千萬元的違法犯罪所得、孳息和供犯罪所用財物,予以沒收、追繳。“張晶涉黑案”同時也折射出了液化氣配送領域的行業亂象,該團伙不僅以“規范市場”之名行壟斷之實,更為惡劣的是在液化氣中添加被明令禁止的二甲醚(燃燒不充分,有可能腐蝕氣管接口處),欺騙消費者,隱患嚴重。
在該案的“打傘破網”行動中,29名涉案的黨員干部分別來自安監系統、交通系統和街道辦,其中包括成都市成華區安監局副局長楊運成、危化科科長賈李峰等人。他們因蠅頭小利而深陷泥潭,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