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祖明遠 綿陽觀察 陳冠宇

  出綿陽城延綿江快速通道一路向北,在距離綿陽方特東方神畫主題樂園還剩約10分鐘車程時,一座文創產業園出現在道路的左方。今年11月,高宗志將工作室搬入了于產業園內,而此前這個工作室是原九嶺鎮林業站的辦公室。

  兩項改革后,合并鄉鎮后公共資產閑置的情況在江油出現,原九嶺鎮政府辦公樓便是其中之一。如何盤活這些公共資產,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一道命題。

  青蓮鎮以文化旅游資源為破題切入點,通過對閑置的原九嶺鎮政府辦公樓進行改造,建設李白故里文創產業園來盤活閑置資產。步入園區,非物質文化和李白文化的墻繪、浮雕映入眼簾,隨著走廊深入,藝術氣息漸濃。園區通過類似的局部修飾,以前作為政府辦公樓的行政味道得以去除。

  據了解,園區目前已引進刺繡、霧山石刻、草編、黃楊木梳制作等23家文化工作室、企業入駐。“現在又有5家意向入駐的文化企業正在洽談中,爭取盡快讓他們落戶園區。”青蓮鎮黨委副書記薛韜談及園區建設時說到,園區集國學、研學、公共文化培訓為一體,通過引入非物質文化大師、文創藝人、匠人、企業等多方聯動來探索打造園區,輻射帶動周邊文創產業共同發展。

  衛生院、敬老院合并成為醫養結合中心

  鏡頭移至距江油市約20公里的江油市義新醫養結合中心,數十位老人在中心一樓寬敞明亮的休閑區,或獨自看報、或二三閑聊、或棋牌娛樂,氛圍悠閑自得。與休閑區聯通的宿舍區,生活設施齊備、房間整潔溫馨,而這兩個區域卻是由此前的義新衛生院閑置的車庫和病房改造而成。

  鄉鎮合并前,原義新衛生院由于人口原因不能滿負荷運轉,衍生出部分病房等資產閑置的問題。鄉鎮合并后帶來的人口增加,讓當地看到了盤活閑置資產的新機遇——新安鎮65歲以上老人3386人,占全鎮人口的10.7%。這組數據的背后是養老需求的日益明顯,加之原義新“孝親小鎮”的文化品牌影響力,一個“多方共贏”的“點子”逐漸成型。

  陳冠宇 攝

  當地政府通過合理配置民生資源,發揮醫療、養老優勢互補,創新“醫養結合、兩院一體”模式,將義新衛生院和敬老院合并組建集特困供養、疾病診療、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服務于一體的醫養結合中心,開展多層次“醫養結合”服務。“我們現在可提供30個醫療床位、200個養老床位,讓老人們獲得適宜的、綜合的、連續的整合型醫養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到,江油市第二人民醫院已與其建立了老年病技術指導、人員培訓等機制,并提供相關設施設備。

  “以融共榮”, 壯大村集體“錢袋子”

  在江油戰旗鎮白沙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的庫房內,粳稻、富鋅稻、糯稻等不同品種的稻谷分門別類的堆放在各個區域。“今年我們合作社釀酒專用糯稻的行情比較好,你眼前這一堆釀酒專用糯稻是供給五糧液酒廠的。”合作聯合社負責人指著倉庫中的一堆糯稻對記者說到。

  如何壯大村集體的“錢袋子”?戰旗鎮采取的是“以融共榮”這一思路——戰旗鎮白沙村推進村集體經濟融合試點,推行“組織+產業”的產業發展治理模式,村黨組織書記依法擔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并將原三清村、原海棠村、原白沙村集體經濟組織融合升級為戰旗鎮白沙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從根源上實現“黨員治業,書記謀業”的經濟發展格局。

  同時按照產業相同、地緣相鄰的原則,將原24個組級合作社精簡整合為11個組級合作社,由戰旗鎮白沙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統一管理,實現土地、產品等資源互補、整體連建,融合后經濟效益預計增長100萬元以上。目前,正在打造3000畝綠色有機稻田、1000畝特色果園、1600畝中藥材科普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