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者需手術卻遲遲不能進行/
“保險公司墊付了一部分,自己能借的都借出來了”
據醫生介紹,由于多處骨折,鄭女士的手術將分期進行,“費用不超過30萬,在25萬左右。”
但是十多天過去了,鄭女士至今仍未進行手術。其主治醫生告知,若再不進行手術,就有可能導致癱瘓。
為何還未手術?據今年23歲的謝先生介紹,鄭女士第一期的手術費用至少需要13萬,但由于自己從事房屋咨詢工作,每月工資僅2000多元,家里是農村的,“一下拿那么多錢,確實墊不出來。”

為了湊齊費用,謝先生曾找到摩捷共享汽車平臺。他告訴記者,當時在掃碼用車時,自己曾花3元購買了摩捷出行的“不計免賠基礎保障”。記者看到摩捷出行的用戶協議中提到:當用戶購買“不計免賠基礎保障”服務時,在本車車損責任理賠額度范圍內,且保險公司沒有拒賠或免賠的情況下,用戶不需要承擔3千元(含3千元)以下的本車車輛維修費用以及第三方1萬元(含萬元)以下的損失。
在用戶協議中,記者也看到,摩捷出行向用戶提供的車輛都已投保交通責任強制險及相關商業保險,第三方損失在第三者責任險保額以下的部分,保險公司賠償80%,用戶自行承擔20%。第三方損失在第三者責任險保額以上的部分用戶全部自行承擔。

謝先生說,事發后,在交強險的賠付范圍內,保險公司分別向兩位傷者墊付了一萬元和八千元。為了能讓鄭女士盡快進行手術,謝先生把花唄、借唄、信用卡里“能借出來的錢都借了,大約五六萬元。”但仍相去甚遠。
謝先生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由保險公司提前墊付醫藥費,但人保財險人傷的理賠員表示,由于傷者的手術還未完成,沒有產生實際費用,按商業保險的規定,保險公司不會對手術費用進行墊付。
在多方協調下,保險公司最終愿意提前墊付五萬元手術費用,傷者也愿意先拿出兩三萬元,加上謝先生本人的五六萬元,傷者鄭女士第一期的手術費用基本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