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供圖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供圖

  談制度 “五個一”制度推進全省老舊小區改造

  除了《實施意見》,賈德華介紹,我省還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我省逐步探索建立了四川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的全過程管理機制,構建了‘五個一’的制度體系,初步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老舊小區改造模式。”賈德華說。

  一個實施意見。報請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組織實施與資金合理共擔機制,完善了配套政策并強化了組織保障,為有序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組技術標準。組織編制了《四川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四川省城鎮老舊小區專項改造規劃編制大綱》等技術標準,明確了編制要求,強化了技術指導。目前已下發全省各地,為科學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本工作手冊。組織編印了《四川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手冊》,明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步驟、流程與職責分工,為規范有序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套數據信息系統。建立了四川省城鎮老舊小區數據信息系統,為全省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申報、動態監控、數據分析提供了支撐,目前該系統正在進行最后測試,日前即可投入使用。

  一批試點示范項目。今年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在全省范圍內遴選了40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示范項目,省級財政給予了1.2億元資金支持,重點探索老舊小區改造在統籌協調、資金籌措、項目推進、政策保障、長效治理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談創新 建立老舊小區改造合理共擔的籌措機制

  “資金問題是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一個難點。”賈德華表示,要完成四川全省這么大量的改造任務,必須要建立合理共擔的籌措機制。

  據介紹,四川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為老舊小區開辟資金來源上的“源頭活水”: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首先,中央和省級給予資金補助,按照“保基本”的原則,重點支持基礎類改造內容。其次,市、縣人民政府對老舊小區改造給予資金支持,統籌用好涉及住宅小區的各類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支持各地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方式籌措改造資金。

  ——落實稅費減免政策。貫徹落實國家相關稅費減免政策,對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專業經營單位給予相關稅費減免政策,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提升金融服務力度。國家開發銀行四川分行、農業發展銀行四川分行等政策性銀行將依法合規加大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信貸支持力度,商業銀行可加大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前提下,依法合規提供信貸支持。

  ——合理落實居民出資責任。引導居民以出資、使用(補建、續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讓渡小區公共收益、捐資捐物、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維護管理,支持小區居民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加裝電梯等自住住房改造。

  ——鼓勵單位出資改造。對原產權單位、公房產權單位、水電氣信等相關專業經營單位,鼓勵其對老舊小區改造給予資金等支持。

  ——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通過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財政補貼等事先公開的收益約定規則,帶動社會資本參與改造。

  談機制 長效管理鞏固好老舊小區改造成果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件涉及千家萬戶的工作,改造不容易,改造的成果如何鞏固?

  “改造后,如果沒有長期維護管理機制,改造成果也難以長期保持。”賈德華介紹,我省出臺《實施意見》中,明確要完善長效管理機制,要依托小區自治聯席會議機制,引導小區引入物業服務管理或自治管理,鞏固維護改造成果。

  他介紹,一是要加強宣傳引導,提高老舊小區居民購買物業管理等服務的意識;二是要為居民提供自主協商的平臺,讓居民充分自治協商選擇物業管理模式。制定居民公約、小區管理章程;三是要充分發動志愿服務隊、自治小組、熱心居民的積極性,增強居民對小區的呵護意識,引導居民投身參與小區后續管理維護,改造成果才能長期有效的得以保持。

  同時,我省出臺的《實施意見》還提出建立健全城鎮老舊小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歸集、使用與續籌機制,用于小區改造后日常維護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