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萬人出川抗戰 犧牲慘烈居全國之首

  張力說,在抗戰期間,川軍陣亡36.4萬余人,負傷35.6萬余人,失蹤2.6萬余人,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占全國抗日軍隊傷亡人數1/5,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付出了重大代價。劉湘、饒國華、李家鈺等川軍將領以身殉國、戰死疆場,楊森第20軍參加淞滬大戰僅7天損失過半,26師5000人只有600人活了下來,14名營長陣亡13人。

  在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各階段,四川源源不斷為前線作戰提供兵力武器軍備,提升了一線軍力戰力。當時四川人口總數不過5000多萬,廣大青年普死不當亡國奴,戰死也要赴沙場,平均每100人就有6人參軍,先后為前線輸送兵員300多萬,征兵數量占全國的20%以上,推動形成“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從軍聲勢。

  為前線生產大量武器裝備、新建9處機場

  此外,各工礦企業及時增加種類,生產火炮、炮彈、槍械、發射器、火炸藥等作戰裝備和鋼鐵、化工、儀表、船舶等相關設備。太原淪陷后所需槍支彈藥主要靠四川供應,抗戰期間四川生產迫擊炮1.37萬門、機關槍9.61萬挺、步槍57.16萬支、擲彈筒4.09萬個等。

  同時,為作戰投送搶修戰略通道,先后動員400余萬民工搶修川陜、川黔、川湘、川滇公路,新津、邛崍、彭山、廣漢四個轟炸機機場,成都鳳凰山、太平寺、溫江、德陽、華陽五個驅逐機機場。這些戰略通道的打通和戰備機場的使用,對于維持后方經濟、充實抗戰軍備等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