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條件

  “方案堅持‘硬件’與‘軟件’并重,從體系建設和制度建設兩個方面著手,系統提升我省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鄧長金說,在“硬件”方面,重點實施六大能力提升工程,涉及重點項目49個,總投資130億元,全面提升全省疾病防控救治能力和重大疫情快速反應及有效處置能力。

  疾病預防治療能力提升工程,規劃建設四川省公共衛生綜合臨床中心,打造集公共衛生診療中心、公共衛生大數據中心、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及傳染病緊急醫學救援基地、藥物疫苗臨床研究基地和公共衛生教學基地于一體的“三中心三基地”。

  實驗檢驗研究能力提升工程,重點推進四川大學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精準醫學國家產業創新中心、華西生物學研究與轉化中心生物安全實驗室、省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等項目建設。

  重癥醫療救治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現有醫療資源,完善市(州)獨立傳染病院區負壓病房設施,配置負壓救護車。

  實施緊急醫學救援能力提升工程,建立省級公共衛生應急指揮系統。提高醫療衛生行業平戰轉換能力,借鑒方艙醫院和人防工程經驗,統籌規劃實施大型體育場館、展覽館(會展中心)等針對性改造,在場地設置、通風系統等預留接口、空間和設施,形成快速轉化為救治和隔離場所的條件。

  基層預防控制能力提升工程,則要填平補齊縣域綜合醫療衛生服務短板,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防控能力建設,重點加強社區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建設,改擴建發熱門診、發熱病房、中醫館等業務用房,配置救護車及必要設備。

  中醫藥預防救治能力提升工程,依托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建設全省重大疫情中醫藥救治基地。同時,加強中醫醫療機構急診科和感染疾病科建設,發揮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獨特優勢作用。

  在“軟件”上,將采取加強公共衛生法治建設、完善科研管理服務機制、擴大公共衛生人才供給、健全應急物資保障機制、完善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建立中西醫高效協同機制等舉措。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快速檢驗能力對防控至關重要。”徐旭表示,將在遠期規劃和近期工作中著力提升這方面的能力。

  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支持省、市、縣級疾控機構和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或改造升級,配置必要的設施設備。今年,我省爭取到中央補助資金9.6億元,對全省新冠肺炎等重點傳染病監測和能力建設等8個項目進行統籌安排,并將重點加快推進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建設,每個市(州)本級至少配置10個P2實驗室(含P2+),每個縣(市、區)至少配置4個P2實驗室,配備微生物質譜鑒定系統等設備,購置疫情發現、標本采集等設備,提升常見傳染病采樣檢測能力,形成24小時內完成禽流感、鼠疫、中東呼吸綜合征、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快速檢測的能力。

  近期,我省正在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質量提升行動。截至8月4日,全省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資質的機構已達335家,每日最大檢測量可達20萬人次。(記者 石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