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7月23日電 (記者 宋豪新)7月23日,四川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程(示范村建設)現場會在涼山州喜德縣召開,全面啟動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程。
會前,與會代表在喜德縣拉克鄉民族團結進步村新村、冕山鎮洛發村生豬養殖繁育基地和五合村油橄欖基地參觀考察。大家看到,一個新村、兩個基地發生了巨大變化,所到之處干部群眾洋溢著脫貧后新生活的喜悅與幸福,分享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石榴籽故事,無不發自內心地感恩黨和政府。
四川省是多民族大省,省委、省政府始終把民族工作作為一項全局性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形成了全省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生動局面。
四川省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去年涉藏貧困縣已全部摘帽,今年彝區貧困縣也有望全部摘帽,邁上同步小康歷史臺階。十八大以來整合投入大量資金,建設167個民族團結進步新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特色產業快速發展、人居環境顯著提升、鄰里關系和諧和睦、社會風氣向善向上,“三個離不開”思想深入人心。
四川省委決定啟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程,是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開啟民族地區各族群眾新生活的重要舉措,就是要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系統性創新與探索,在發展中實現創建、在創建中推動發展。
示范工程如何建設?會議明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程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民族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補足全面小康短板、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結合起來,把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的民族工作政策、資金和項目等資源整合起來,在農村突出抓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在城市突出抓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至2025年前后,打造100個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300個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鎮和1000個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產業基地。
據悉,今年10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將在四川省召開,這是十年來首次在少數民族八省區之外召開,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四川省民族工作尤其是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時,今年9月四川省還將召開四川省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四川將以辦好兩個大會為動力牽引帶動好示范工程。
四川省民宗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與31家省民委委員制委員單位溝通協調,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程納入各委員單位重點工作的總盤子一體謀劃、部署和實施。做好民族地區開發資金、支援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民族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的整合使用,撬動各領域各層級的民族工作資源,以推動民族地區現代產業發展為核心,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程建設成為助推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加強民族團結進步的有效平臺。
“十四五”期間,四川省民族經濟開發辦將重點做好統籌整合、集中投放兩項資金工作,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每年在民族地區集中投入資金打造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在示范村輻射范圍內,結合當地資源稟賦要素,大力發展現代產業,打造出具有各地特色的“小精特”和“高品質”現代產業基地,幫助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各族群眾實現持續增收,筑牢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程的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