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持續13個月高位震蕩,而年內出欄生豬補欄的窗口期正在關閉

7月15日,仁壽縣大化鎮水利社區養豬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在管理豬舍。 潘建勇 攝(視覺四川)7月15日,仁壽縣大化鎮水利社區養豬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在管理豬舍。 潘建勇 攝(視覺四川)

  “下半年,豬價得不得跌下去?”7月13日,眉山市洪雅縣中山鄉前鋒村,聽到電視里正在播放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付志洪趕緊停下手里的活。這位養豬大戶說,眼下的市場行情自己實在是看不懂:為何豬價能在高位維持這么久?

  去年6月,非洲豬瘟疫情對出欄的影響傳導至消費端,四川豬價隨之步入增長通道,迄今已有13個月。據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發布的數據,6月,全省豬肉價格環比上漲5.1%、同比上漲93.8%。

  年內,四川將完成6000萬頭生豬出欄任務,生豬生產恢復至常年水平。眼下,年內出欄生豬補欄的窗口期即將關閉。那么,這輪高豬價還將持續多久?川豬復產之路走得順不順,又將怎樣改變市場走向?□本報記者 王成棟

  A 110公斤以上大肥豬 重出江湖的背后

  高利潤刺激,養殖戶普遍惜售

  “管他的哦,我還要多養幾天。”7月12日,面對商販開出每頭5000元的高價,巴中市通江縣諾江鎮陽望山村養殖戶韓平文給了否定回答。此時,他家的十多頭生豬中,最大的已經長到130公斤,早該出欄了。

  韓平文的選擇并非個案。省畜牧獸醫局統計,6月,全省生豬出欄平均體重已提高至125-150公斤,為近年新高。正常 年 份 ,這 個 數 值 只 有100-110公斤。單頭出欄體重增加了15%-50%。

  “生豬價格好不好,看看個頭就知道。”關于出欄肥豬體重和價格的關系,業內用一句順口溜表達。背后的邏輯是,每逢豬價持續保持高位,養殖戶們普遍“惜售”,使肥豬越養越大。

  “結合國內國外情況綜合研判,豬價還會在高位盤整一段時間。”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認為,短期內,全國生豬價格回落至常年水平可能性不大。他介紹,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口豬肉172.4萬噸,同比增長146.2%,繼續擴大進口的可能性已不大。從國內看,隨著復工復學節奏加快,豬肉消費會持續加大。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上旬,國內瘦肉型生豬出欄價已漲至35.4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漲108.83%。在四川,67個生豬主產縣(市、區)近期豬肉價格也比6月底普漲1.3元/公斤。

  那么,生豬養得更大,是否符合養殖戶利益?

  “比較效益不高。”省畜科院副院長何志平介紹,育肥豬在110公斤左右出欄時,料肉比約為3:1(即3公斤飼料可以出1公斤豬肉),為最佳出欄階段。生豬110公斤以上時,料肉比逐步增加。只是,當下豬糧比(出欄價和玉米售價比值,6:1為盈虧平衡點)超過15:1,把肥豬養大的利潤空間仍然可觀。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提醒:雖然短期內豬價不會陡降,但從利益最大化角度考量,建議養殖戶合理安排出欄計劃,“畢竟,挖到籃子里的才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