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朔迷離的案情
圖財?仇殺?還是其他原因……撲朔迷離的案情困擾著辦案民警。
調查發現,謝某某的父親案發時在貴州旅游,原本一同旅游的謝某某繼母唐某因為身體原因,在案發前一天結束行程返回德陽。案發當天,謝某某計劃出差,已經定好機票,但是一場意外,讓他的行程終止。
民警陳中權介紹,通過勘查發現,死者房間床上的物品、衣物等有翻動痕跡,但“現場清點沒有發現財物被盜,死者褲包里有5000元錢并未被拿走”。
民警走訪時,周邊鄰居介紹,案發時搏斗發出了響動,小區里有陣陣狗叫聲。
調查中,民警還發現了一個重要細節,謝某某家圍墻外是商貿校,一處雜物室屋頂石棉瓦有破損。民警懷疑,案發后嫌疑人翻墻逃跑,踩踏石棉瓦跌落雜物室,嫌疑人攜帶的裝有作案工具的背包掉在了雜物室里。“這一跤摔得不輕,地面還有血跡”。
“我們在現場發現了電警棍、撬棍、匕首、扳手、鋸條、封口膠等作案工具。”陳中權介紹,有了這些物證,警方初步判斷是單人作案,懷疑是搶劫殺人可能性較大,也不排除其他作案動機。
陷入僵局的偵查
為了盡快破案、消除影響,當地成立了一個60多人的專案組,陳中權回憶:“當時各個區縣都抽人來參與這個案子。”
60多人被分成多個小組,白天工作,晚上回來整理反饋信息。“細致到嫌疑人用過的背包、電警棍,在哪里買的都去一一調查。”遺憾的是,大半年過去了,案件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隨后,專案組解散,留下少量人員繼續突破該案,李引朗、陳中權一直在堅持這個案子。“只要有任何蛛絲馬跡,民警都要去撲一下。”陳中權介紹,雖然人員減少了,但是民警還是不放過任何線索。
18年來,案件一直沒有取得突破。陳中權分析,主要有兩個原因:嫌疑人在公安機關沒有犯罪記錄;當時的刑事偵查技術相對單一。
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普通民警李引朗、陳中權已經成為德陽警方技術骨干,已經升任刑偵大隊大隊長、教導員職務,但是兩人一直沒有放棄。陳中權介紹:“茶余飯后、幾任領導交接時,都在說這個案子,有時候甚至在夢里,都在梳理案件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