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成棟
今年起,四川將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追溯工作納入市州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并實行“一月一調度、定期排名通報”制度,以確保“舌尖上的安全”。這是6月19日,記者從在眉山市洪雅縣召開的全省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試行暨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推進培訓會上獲悉的。
會議通報了四川近年來在合格證制度和追溯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和成效。截至5月底,四川已有1.6萬家農產品生產主體供給開具合格證20.6萬張,實現26.5萬噸農產品帶證上市。2017年我省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國家追溯平臺3個試運行省份之一,2018年完成試運行工作,2019年率先在全國完成部省追溯平臺對接。迄今,全省入駐各類農產品生產主體11620家、錄入產品批次64107條,使用追溯碼2.6億張。但部分市縣對推行合格證制度的重視不夠等短板。
因此,會議強調,各級各有關部門務必要充分認識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追溯工作的重要性,不斷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體系、落實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具體來說,就是要圍繞“用起來”這個核心,在摸清家底基礎上,通過集中培訓、上門指導、遠程服務等方式,把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綠色食品企業全部納入國家(省級)追溯平臺;按照“農業農村部門管開具、市場監管部門管查驗”分工,構建相關協同機制;嚴格落實農產品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農業展會等“4掛鉤”制度,年內建設追溯示范企業建設200家;全面采用推行“合格證+追溯碼”模式,方便消費者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