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6月2日晚上,在內江市東興區梧桐路的人行道一側,聚集了數十名攤販,他們推著小推車、擺張桌子,更多的鋪個地攤,叫賣著各種各樣的商品,有衣服、蔬菜、水果、日用品、玩具等等,不到300米的臨時攤區吃穿用度應有盡有。

5月28日,內江市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助力經濟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允許適當增設臨時便民服務點、夜市攤區(點)。內江市東興區結合轄區實際情況,新增了23條街道為臨時攤區,梧桐路就是新開放的臨時攤區之一。除此外,還開放了12條街道允許商戶越門“占道經營”,商戶、攤販拍手叫好。
服裝店主關門擺地攤
一天賣100多塊也滿足
今年春節,對于開童裝店的鐘霞來說應該是最難過的一個節日。受疫情影響,生意不好,連房租都負擔不起,她只好關門轉讓。“2019年上半年才開的店,不到一年時間,裝修費、轉讓費虧本20萬左右。”鐘霞說。
6月1日,當聽說梧桐路可以擺地攤時,從事多年服裝生意的鐘霞第一次嘗試地攤賣貨,賣的是之前店里沒處理完的童裝。盡管第一天僅賣了100多塊,可是她十分滿足。“比開店時一天都不開張好多了。”
同樣在此賣拖把的黃建算是資深攤販,已經擺了5年的地攤,夫妻二人靠著地攤生意養活一家人。黃建微信里有3個地攤群,當得知內江將新增夜市攤區時,他第一時間轉發到群里,得到群友的極大擁護。在他看來,這里臨近萬達廣場,地勢優越,市場前景不錯,所以下午就來占位。
家住邦泰國際社區的廖女士在萬達商場上班,對于這條“憑空冒出”的夜市攤區她十分滿意,東西品種多,回家順路就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新增便民服務點
水果攤販可以集中經營
內江市東興區復興路一條斷頭路人行道邊,6月1日也新增了一個臨時便民服務點。長約100米的路上,有20多戶開著小貨車的水果攤販,他們整齊的靠邊,依次排列。
賣車厘子的攤主鄧永超其實有一個水果店,受到修路影響,店子生意不好。于是從去年開始,他就來過這里擺攤。“當時城管不允許,我就和他們打游擊,現在可以安心賣了。”鄧永超說,地攤不用出房租,雖然價格賣得更低,但是銷量好。
正在此處巡邏的內江市東興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一中隊長袁德洋,反復給水果攤主強調:不能用喇叭叫賣,做好衛生清潔,不能占用盲道、消防通道……
據了解,近幾天,東興區根據內江市《通知》要求,積極開展走訪調研,主動了解商戶、攤販的經營需求,在23條街道新增臨時攤區,預計可容納1700余個攤販。

開放12條街道
允許商戶“占道經營”
6月2日晚上6點,在東興區一家餐飲店門口,老板娘李秀張羅著將桌子擺放在店外的空地上,放上餐具,等待客人光顧。
在這條路上,李秀先后租了4家餐飲店,以前可以擺在人行道上,2018年因為城市管理以及創國衛需要,不允許占道經營后,她的生意陡然下滑。6月1日,當城管隊員告知可以越門擺放餐桌后,她心情大好。李秀說,她的4家店,室內一共可以擺16張桌子,室外也可以擺16張,增加了上座率,生意更好了。而且因為夏天坐外面涼快,客人也滿意。
《通知》明確對企業和經營者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影響城市交通和環境衛生、不侵害公眾和他人利益、不影響污染防治、落實必要防控措施和保障安全前提下,對進行占道經營的行為實施審慎包容監管。
為此,東興區擬開放興隆路、江家街、鳳窩街等12條街道的門店,涉及商戶240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