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份,該公司口罩銷路也不如之前火爆,4月9日張小瓊離開廠房時,該公司還有20多萬只口罩的庫存,也就是1天的產能。由于辦理CE和FDA程序繁瑣,需要的時間很長,所以該公司先和其它企業合作。張小瓊說,現在口罩價格再下降,但原材料依舊難買,按照現在的價格,成本回收的時間線將拉長。”

  和廣安其它生產口罩的企業不同的是,位于武勝的廣安弘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開始不是打算生產口罩,而是生產口罩生產設備。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賴先生是機電方面的博士,他春節在外地旅游,目睹了疫情嚴重,于是回家后就開始研究如何組裝生產口罩的機器。

  今年2月,賴先生和朋友一起在武勝注冊成立了廣安弘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并且成功調試出了生產口罩的設備,于3月20日生產出了第一批口罩。“但就這個時間點來說,生產口罩已經有點晚了。”

  所以在生產口罩機的同時,該公司還試圖生產Kn95口罩。賴先生認為,普通一次性口罩現在利潤已經不高,而且還面臨比較激烈的市場競爭。

  但是無論是生產口罩還是口罩機器,廣安弘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都面臨原材料采購難的問題。賴先生說,比如生產口罩機的超聲波就非常難買,而沒有超聲波,根本生產不出來合格的口罩機。“我每天都奔波于全省各地,尋找超聲波和刀模等零配件,尋找熔噴布等原料。只要原材料到位了,我們爭取投入5條生產線,一天就可以產生100萬元口罩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