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
前所未有的沖擊下,GDP增速罕見為負,但總量相當于2007年的全年經濟規模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一季度,四川GDP增速同比下降3%,是最直觀的體現之一。
“從歷史數據看,-3%的GDP增速極其罕見,改革開放以來四川從未有過。”在當天舉行的2020年一季度四川經濟形勢發布會上,省統計局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曾俊林說。
雖然GDP增速為負,但GDP總量仍破萬億元,達10172.85億元。“這個量相當于四川2007年的全年經濟規模。”在他看來,總量持續擴大,說明雖然受到疫情較大影響,但今年一季度四川經濟增長的“基本盤”依然堅挺。
更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全省上下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恢復按下“快進鍵”。3月以來,多項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回升。
一季度,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4.3%,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3%。盡管降幅均小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受疫情沖擊影響依然十分明顯。3月以來,降幅開始逐步收窄,經濟呈現積極變化。當月,一些指標更是實現由降轉增,回升態勢向好。其中,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同比下降8.2%,但降幅比2月收窄28.6個百分點。
穩步推進復工復產,恢復步伐明顯加快。
曾俊林說,疫情發生以來,省統計局打破常規,開展多次快速調查。“快速調查數據顯示,復工復產一路持續回升。截至3月底,全省規上工業已基本全面復工,綜合產能利用率基本恢復至正常年度平均水平。”此外,截至3月底,全省規上服務業企業、投資項目、商貿企業復工率均達94.5%以上,較2月底大幅提升,企業達產、滿產率及預期都在逐步提高。
一季度,全省工業用電量121.4億千瓦時,同比增0.6%。3月份,四川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重回榮枯點之上,達到51.3%,比2月回升16.5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9%,比2月回升27.2個百分點。
怎么看?
危中有機,新經濟活力涌動,規模優勢讓四川經濟韌性更強
“危中有機。”曾俊林說,不少行業搶抓機遇加快轉型升級,一季度實現逆勢增長。
數據顯示,在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情況下,一季度全省規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跑出8.2%的同比增速。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同比增10.8%。在5G等新技術、新應用加持下,長虹控股旗下子公司愛聯科技成為加速快跑的代表企業之一:2月底推出并下線首款5G工業互聯網模組;3月底與上海海思簽約攜手加速規模商用;3月底聯合多方通過15天研發交付可實時測溫監控的5G智能測溫手環……
“疫情也倒逼不少傳統產業加速擁抱新技術、新應用。”大宗商品互聯網平臺企業成都積微物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謝海說,鋼鐵行業高爐一般不能停,受疫情影響一度庫存高位,不少地方出現倉儲“爆倉”情況。為解燃眉之急,不少企業主動要求加急推行無人化倉儲管理系統、全流程線上服務等。
部分高附加值、高技術產品產量也快速增長。一季度,全省城市軌道車輛產量增長一倍以上,太陽能電池增長近50%。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全面復工以來,公司保持一天新造兩輛城軌地鐵車輛的生產節奏。
有效防控疫情,醫療防疫用品生產加快,藥品和防疫類商品大幅增長。一季度,全省口罩產量達1.45億只,同比增6倍。
從服務業看,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明顯,但部分現代新興服務業較快增長。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人力資源服務業、廣告業營業收入分別增16.6%、12.5%和48%。
從消費看,盡管疫情對消費出現較大強制抑制,但線上新商業模式發展勢頭良好。在商品零售中,一季度全省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同比增11.9%。
經濟規模大、市場規模大等優勢,也讓四川經濟發展韌性更強。“去年四川GDP規模達4.6萬億元。”曾俊林說,更大的經濟規模,給予我們更強的風險抵御力。此外,四川常住人口排名全國第四,市場潛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