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成績人才輩出
2019年12月4日,第33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暨冬令營在河南鄭州閉幕。其中成都七中7名同學共獲得金牌5枚、銀牌2枚。五名獲得金牌的同學全部進入國家集訓隊,入選國家集訓隊人數名列全國第一。
數據統計,成都七中每年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考入清華、北大、上交、復旦、浙大、港大等著名學府。
百年七中為民族復興,為國家強盛培育了無數英才。有李蔭遠、陳家鏞、蒲富恪、唐明述、葉尚福、沙國河、彭堃墀、張興棟、王大成院士等等……

本次嚴重疫情中,四川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領隊、成都七中2005屆3班的校友龔旭,于1月28日主動請戰,告別剛出生6天的雙胞胎孩子,趕赴武漢,參加武漢前線抗疫工作,后擔任四川援鄂醫療隊的總聯絡員,負責四川所有援鄂醫療隊的溝通協調工作。他在武漢堅持工作52天,3月20日才返回成都。
成都七中高2000屆校友、陸軍西部戰區總醫院護士長陳亭,2月中旬就隨隊奔赴武漢…。。

以人為本重在發展
成都七中在百余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優良的教育教學傳統,如堅持素質教育理念,堅持在各種工作中打“團體仗”,堅持“聚焦課堂”,堅持“創新課程”,堅持加強班科教師集體、備課組、教研組和年級組的建設,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和保障教學質量的常規機制,從而穩步地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質量,提升了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百年七中,積淀了優秀的學校文化。從“以人為本,重在發展”的“三體”教育思想(著眼整體發展,立足個體成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到“全球視野,中國脊梁”的培養目標。從“共創、共享、共擔”的團隊建設理念到“嚴格而不死板,寬松而不放任”的學校治理理念,成都七中贏得了“大學式的中學”的美譽,成都七中的高位發展有了“根”和“魂”。
在信的最后,易國棟寫到,“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做時代向上、向善的力量是代代七中人的精神基因。在七中人的信念里,擁有善良之心、悲憫之心、感恩之心、責任之心,是一個人成為大寫的人的必備品格。
圖片來源:成都七中微信公眾號